当前位置: 文莱 > 文莱新闻 > 宋史研究集136辑目录及其下载地址
当前位置: 文莱 > 文莱新闻 > 宋史研究集136辑目录及其下载地址
叙拉古之惑案:最近在研究宋史,发现台湾那边有一套宋史的研究论文集不错,推给有需要的朋友。可点击文末左侧“阅读原文”下载。如果打不开,可直接搜索“宋史研究集pdf”寻找。
第一辑一南宋蜀本南华真经梭记24二宋泉州等地之祈风54三宋代摩尼教22四宋代东京对于杭州都市文明的影响6五陆象山学述24六北宋稻米的产地分布46七绍兴十二年以前南宋国情之研究30八关于宋明刊本水经注8九宋余玠设防山城对蒙古入侵的打击12十宋金海上联盟的概观16十一南宋杭州之国立大学8十二宋初四川王小波李顺之乱22十三北宋几个大思想家的井田论6十四宋代川茶之产销16十五北宋刊南宋补刊十行本史记集解跋10十六北宋刊南宋补刊十行本史记集解后跋10十七宋刊本魏了翁周易集义跋2十八宋代的太学40十九范仲淹对于宋代学术之影响10二十宋代的学规和乡约26二十一辛稼轩的一首菩萨蛮6二十二辛稼轩题造口菩萨蛮抉隐8二十三宋代一个砺策的检讨48二十四论宋代相权8二十五朱子与陆象山的交谊辩学的经过10
第二辑一朱子与校勘学30二鹅湖之会朱陆异同略说8三宋儒的思想方法28四宋代闰秀艺文考略18五国立中尺图书馆藏元刊本刘隶分韵题记4六芦浦笔记各种版本的比较研究12七跋芦浦笔记各种版本的比较研究4八南宋已国史补18九宋蒙钓鱼城战役中能耳夫人家世及王立与合州获得保全考18十梅尧臣碧云騢与庆历政争中的士风16十一澶渊之盟的研究42十二宋代士大夫对商人的态度14十三北宋台谏争与濮议22十四宋代伪组织之始末10十五宋金与元的乡里制度概况10十六宋代河流之迁徒与水利工程28十七宋末的通货膨胀及其对于物价的影响44十八南宋人体牺牲祭16十九宋代的州学20二十东坡先生在杭事述8二十一晚宋政争中之刘后村34二十二洪容斋先生年谱70二十三徐梦莘考42
第三辑一唐宋时代文化6二契丹汉化的分析26三宋代四明之学风40四中国学术史上汉宋两派之长短得失22五四库提要与宋史艺文志之关系8六两宋春秋学之主流20七王安石曾布与北宋晚期官僚的类型26八宋太宗晋邸幕府考22九元代在缅设置缅中行省考18十元初李璮事变的分析26十一绍兴十二年以前南宋国情之研究30十二宋代宰相名称与其实权之研究20十三宋代通商口岸简述16十四南宋杭州的消费与外地商品之输入40十五宋代的商税网30十六释女真34十七燕云十六州的地理分析28十八南宋小报4十九耶律大石新传28二十李焘评传44二十一、二十二茶与唐宋思想界的关系、宋干兴历积年月法朔余考52
第四辑一朱熹八朝名臣言行录的原本与删节本16二张棣金国志即金图经的探讨12三蔡襄著作考18四司马光和资治通鉴16五宋元之际的学者-金履祥和他的遗着32六余玠评传64七刘后村之家世与交游30八略论宋代地方官学和私学的消长20九宋代的学校教育30十宋代贡举制度36十一论宋宰辅互兼制度34十二宋代出售度牒之研究52十三辽朝于越考42十四南宋地方志中有关两浙路商税史料之分析研究8十五南宋稻米的生产与运销40十六西域和中原文化对蒙古帝国的影响和元朝的建立18十七论北宋国防及其国运的兴废32十八宋高宗「赐岳飞死于大理寺」考注10十九宋词配宋乐的尝试38
第五辑一朱子的辨伪学26二朱子家学与师承20三涵养与察识22四宋故四川安抚制置副使知重庆府彭忠烈公事辑26五黑鞑事略中所说窝润台汗时代胡丞相事迹考24六张留孙与元初政治16七王铣生平考略34八刘恕及其史学18九朱弁和他的曲洧旧闻16十刘祁与归潜志26十一北宋商税在国计中的地位与监税官8十二宋代考场弊端兼论士风问题20十三宋代人口考实44十四谈元代的马政28十五关于中国军队的编制名称-都与指挥12十六宋代市舶司的设置62十七元朝的录事司考26十八论宋太祖之创业开国50十九南朱建炎御营司制度14
第六辑一元初封龙山三老之一的李治与关于他的若干问题38二白仁甫交游生卒考22三岳飞22四元代金华文人方凤与柳贯26五岩叟墨梅卷的时代8六岳飞在南宋当时的声誉和历史地位10七宋代佛教对史学之贡献30八宋代史学的发展52九由宋史之取材论私家传记的史料价值34十辽朝御帐官考(二本)62十一辽代千人邑之研究8十二宋元时代泉州之桥梁研究22十三说旧元史中的秃鲁花(质子军)与元朝秘史中的土儿合黑(散班)34十四元代中书省的地位与组织8十五宋代南方的虚市14十六北宋商人的入中边粮8十七宋代的养老与慈幼30十八宋代信用通货之演变28十九宋代猺乱编年纪事30二十宋代屯田与边防重要性10二十一黑风峒变乱始末50
第七辑一理学与艺术22二宋太祖时太宗与赵普之政争26三曹元山坐世牛考10四司马光之史学及其政术24五判院讨源32六辽金贡举制度36七宋代佛教对中国印刷及造纸之贡献24八从科举与舆服制度看宋代的商人政策12九岳坷的事迹与著作18十宋辽金史的纂修与正统之争28十一宋明间白银购买力的变动及其原因38十二真元妙道要略的由坚骨时代及相关的火药史问题20十三论北宋末年之崇尚道教上十四北宋解盐的生产、运销和财政收入14十五宋代公使库、公使波与公用钱间的关系34十六李楼年与南宋土地经界40十七宋代市舶司的职权76十八「荒阳比事」之史料价值16十九宋代蚕丝业的地理分布34二十宋元丰改制前之宰相机关与三司16
第八辑一黄东发学述28二宋代正统论的形成背景及其内容26三辽太宗的中原经营与石晋兴亡86四宋代相权形成之分析30五宋代佛教对旅游之贡献36六论北宋末年之崇尚道教下72七自宋至明政府岁出入中钱银比例的变动22八熙宁变法丛考12九宋朝的刑书34十宋代户等考10十一宋代和买绢之研究58十二宋代茶书考略30十三宋代太学发展的五个重要阶段42十四印刷术对于书籍成本的影响10十五五代迄宋初沙州归义军节度使领州沿革考略8十六徐梦莘年表28十七蒙古帝国时代对土番的经略42十八宋元以来湖南东南的瑶区58
第九辑一宋代佛教对书法之贡献62二宋初弭兵论的检讨(九六○-一○○四)36三宋王台与宋季之海上行朝48四北宋积弱的三种新分析52五宋代官制探微70六北宋选人七阶试释8七北宋台谏制度之转变62八辽金文官任用制度54九宋代的宗学24十论宋代书院制度之产生及其影响58十一宋代中央对地方施政之路的区划10十二游牧民族军事行动的动机28十三李心传年谱62十四吴郡志考略6十五判院讨原剩义8十六「杨家将」的事迹14
第十辑第十辑计收论文十五篇,都三十四万言。
一宋代佛教对绘画的贡献58二北宋庆历改革前后的外交政策34三北宋对吐蕃的政策52四宋代古文运动之发展研究72五元佑六年宋朝向高丽访求佚书问题12六南宋之督府制度16七宋孝宗及其时代58八欧阳修五代史记之研究52九朱熹的政治论16十宋代注辇国使娑里三文入华行程考16十一蒲甘国史事零拾16十二文莱宋碑的发现及其价值26十三蔡京与讲议司16十四石湖集考略12十五岳飞生平任官职称与其身后之殊荣16
第十一辑一北宋科举制度研究(上)72二宋代之祠禄制度26三宋代佛教对泉源之开发与维护26四宋代边郡之马市及马之纲运22五南宋农村的土地分配与租佃制度48六宋代走马承受公事考28七宋商在宋丽贸易中的贡献40八宋夏关系之研究68九契丹族源流考28十辽金地方政治制度之研究十一重谈宋人图书之学6十二两宋十三朝会要篡修考24十三相台岳氏九经三传刻梓人为岳浚考16十四石湖纪行三录考略8十五宋代陈旉的「农书」8十六附录16
第十二辑一宋代佛教建筑举隅30二北宋科举制度研究(下)82三宋代兵制初探34四宋金议和之新分析22五宋金攻辽之外交16六宋金海上联盟的研究62七南宋农村户口概况50八宋时伊斯兰教徒底香料贸易52九宋代海上通商史杂考54十契丹对女真统治的反抗46十一女真族系考18十二读宋史筌高丽传20十三从遵尧录观宋初四朝之军事与政治14十四由宋史质谈到明朝人的宋史观26十五桂海虞衡志考略8
第十三辑
本辑收有论文十三篇,包括宋代的理学、宗教、政治、经济、财政、科技、人物以及书志等都三十万言。
一朱熹集新儒学之大成38二南宋湘学与浙学22三北宋科举制度研究续(上)-进士诸科之解省试法(上)四南宋君主和言官8五北宋之边防32六宋代僧徒对造桥的贡献28七宋代役法与户等的关系22八南宋的农家劳力与农业资本38九宋代书禁与椠本之外流10十罗愿著作考16十一郑着袁枢年谱补正14十二遵尧录史事疏证十三岳武穆夫人李孝娥女士事迹8
第十四辑一金代与南宋在思想史上的再估价8二南宋浙东的史学44三北宋科举制度研究续(下)-进士诸科之解省试法(下)四元代科举制度30五宋代监牧16六宋枢密院与宋国势之关系10七北宋对西夏的和市驭边政策34八补宋史周麟之传-兼论宋史中的缺传34九我国饮茶成风之原因及其对唐宋社会与官府之影响98十契丹二元政制与元魏之关系14十一南宋的农产市场与价格48十二略论南宋时代的归正人44十三石湖纪行三录考8十四南宋宁宗庆元三年(一一九七)大奚山(今香港大屿山)岛民作乱姞末考28
第一十五辑
一宋代宰相制度杨树藩一二宋代宰枢分立制之演变迟景德三五三宋太祖至仁宗朝乡贡考林瑞翰六三四北宋科举制度研究再续──进士诸科之殿试试法(上)金中枢一二五五契丹渔猎生活与北魏之关系赵振绩一八九六金初的功臣集团及其对金宋关系的影奋王明荪一九九七元代的儒户──儒士地位演进史上的一章萧启庆二二七八宋代茶之产区及其它种类与产量朱重圣二九一九宋代湖北路两江地区的变乱李荣村三五一十南宋农村的经济协调梁庚尧四一一十一瓜沙曹氏兼事宋、辽颠末苏莹辉四五五十二花光仲仁的生平与墨梅初期的发展翁同文四六五十三南宋初开封尹宗泽〔建炎元年七月~二年七月)葛绍欧四九一十四马廷鸾的学行与政治思想叶鸿洒五二一十五世界各国研究宋史近况简述宋晞五四七
第十六辑本辑收有论文十四篇,都四十五万言,内容包括政治(科举、官制、外交)、社会、经济、科技、区域研究(地区、城市、山脉)及人物研究等。本辑内容以宋代为主,元代只有一篇。1北宋科举制度研究再续──进士诸科之殿试试法(中)宋代制科考北宋宰相的名称与官阶北宋科技进步原因之探讨宋代之中越关系北宋茶之运销制度论南宋乡都职役之特质及其影响8北宋对四川的经营南宋时四川特殊化之分析南宋城市的发展元丽关系中的王室皇姻与强权政治晁公武研究论范成大知处州新安志中之黄山16附录8
第十七辑
一从《资治通鉴》看司马光史谕宋晞一
二朱熹之排佛及其对王安石之评价蒋义斌一五三宋代三省长官废置之研究金中枢三九四宋代的日历和玉牒之研究王德毅九三五南宋宰辅带衔编修制度梁天锡一二五六从澶渊之盟对北宋后期军政的影响看靖康之难发生的原因廖隆盛二一九七宋高宗与金讲和始末迟景德二五五八宋代以丝织品作为赋税的收入与支出情形趟雅书二九九九宋代寺院的工商业经营黄敏枝三五五十辽朝皇室的婚姻硏究王民信三九七十一谕范氏义庄陈荣照四二七十二王安石知鄞时之治续与佛缘程光裕四五三十三南宋活字印刷史料及其相关问题黄宽重四八一十四宋元时代苏州的农业发展梁庚尧四九三十五略述元代朱学之盛王明荪五二七十六江汉先生赵复之北上与太极书院之设立叶鸿洒五四五
第十八辑本辑收有宋史、西夏史论文一十三篇,都三十万主言。论其内容,有关政治、社会、经济、教育、军事、名迹与史料等方面。1宋徽宗的决策避敌与内禅史浩与南宋孝宗朝政局─兼论孝宗之不久相宋代官员数的统计宋代两浙路的寺院与社会宋代几种社会福利制度─居养院、安济坊、漏泽园明州在宋丽贸易史上的地位宋代太学之取士及其组织宋代四川地区的州县学南宋时代邑州的横山寨浅探北宋兵器之一─「枪」的种类及其用途宋代明州之著名山寺宋元地方志的史料价值「西夏」国名杂谈26
第十九辑
一论「庆历圣德诗」与「庆历之治」林天蔚一二从司马光十科举士看北宋的举官制度金中枢三一三王安石洪范传中的政治思想王明荪四九四宋宰辅领礼仪诸差遣之分析粱天锡六七五宋代湖州的文教葛绍欧一一七六边粮运输问题与北宋前期对夏政策的转变梁庾尧一八三七南宋政治初探──高宗阴影下的孝宗柳立言二〇三八南宋飞虎军:从地方军到调驻军的演变黄宽重二五七九蔡襄与欧阳修之情谊程光裕二九三十汪藻对纂修史书的贡献王德毅三一七十一读《宋史筌.通民传》宋晞三三七附录中华民国国际宋史研讨畲志略宋晞三四九中华民国国际宋史研讨会双麇目录三六一
第二十辑
一宋太宗与宋初两次篡位刘子健一二宋代明州州治鄞县城乡之发展宋晞一三三论宋代对外贸易中广州的繁荣问题林天蔚二七四南宋的巿镇梁庚尧五三五南宋建康军府之形成与发展梁天锡一二二六车盖亭诗案研究金中枢一八三七宋代的功德坟寺黄敏枝二五七八南宋茶商武力的发展:内乱与御侮黄宽重三二七九金修国史及《金史》源流王明荪三六五十蔡襄在闽之仕宦生涯程光裕三九一十一宋代湖州莫氏事迹考葛绍欧四三三十二袁枢与《通鉴纪事本末》王德毅四五五十三柯维麒《宋史新编》述评陈学霖四八九十四虞集《道园类稿》在元史研究上的价值刘元珠五二七
第二十一辑
一宋代的敦遣制度金中枢一二宋代的起居注与时政记之研究王德毅五五三从南宋机速房的建立──论宋代君权与相权的升降林天蔚九七四从官箴看宋代的地方官柳立言一一七五北宋交子界制考侯家驹一五五六韩范执政兼宣抚使考梁天钖一六七七论李觐的富民思想陈荣照二〇五八黄景源《江汉集》中的宋奸臣论宋晞二一二九宋代徽州的文教葛绍欧二三三十靖康之难对南宋以后中国传统天文学发展的影响叶鸿洒二五七十一苏帅石刻《天文图》新探黄一农二九三十二宋元时代泉州桥梁建筑与港巿繁荣的关系程光裕三一七十三南宋「琉球」与「毗舍耶」的新文献黄宽重三四一十四契丹族系源流考赵振绩三五七
第二十二辑
一「杯酒释兵权」新说质疑柳立言一二宋初严惩赃吏金中枢二一三王安石新法中募役法与保甲法的结合宋晞六五四北宋科技发展重要特色之分析叶鸿洒八一五从害韩到杀岳:南宋收兵权的变奏黄宽重一一三六南宋的社仓梁庚尧一四一七范仲淹对桑梓的贡献及其生活情趣程光裕一七七八范仲淹对宋代地方教育的贡献葛绍欧二〇七九范仲淹与余靖林天蔚二三五十毕升身世及其胶泥活字版考释翁同文二五七十一宋代澶州晁氏族系考王德毅二八七十二全真教祖王重阳思想初探蒋义斌三〇五十三马端临对胡寅史论的看法张元三二九十四辽金之史馆与史官王明荪三六一书评十五宋代社会与家庭:评三本最近出版的宋史著作李弘祺三八五十六评《岳飞新传》李安四〇九
第二十三辑
一论五代初归义军节度使的多边外交苏莹辉一二宋初的反战谕王明荪二七三权威的象征──宋页宗大中祥符时代(一〇〇八—一〇一六)探析刘静贞四三四宋辽澶渊之盟新探柳立言七一五北宋宰辅带衔编修校译考梁天锡一九一六从王安石的先王观念看他与宋神宗的关系张元二七三七宋神宗时代西北边粮的筹措梁庚尧三〇一八宋代官府、官吏兼营商业及其影奋宋晞三一七九宋代的提举学事司葛绍欧三三九十孙明复的经学初探金中枢三五五十一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国经》的史料价值王德毅四二三十二北宋蜀茶博马之研究江天健四三九十三宋代四明袁氏家族研究黄宽重四七九十四趟鼎与宋室南渡政局的开系黄繁光五一九第二十四辑
一宋代的经学当代化初探──聂崇义的三礼图学金中枢一二论范仲淹在两浙路任知州时的贡献宋晞三九三范仲淹的政治理念与实践──藉仁宗废后事件为论刘静贞五三四司马光对东汉曹魏歴史的理解张元七七五宋代的户多口少现象──对有关户口统计制度的分析苏基朗一〇七六从族谱资料中浅论宋代中原士族迁粤之两道及其史事林天枢一三三七宋代府州的贡院葛绍欧一五一八宋夏战争中对于横山之争夺江天健一七七九试探北宋医学教育之发展叶鸿洒二一五十宋代的地图学程光裕二二七十一南宋的贡院梁康尧二三九十二李淑的政事和史学王德毅二八三十三《胡澹庵集》的传本与补遗黄宽重三〇三十四从赵鼎《家训笔录》看南宋浙东的一个士大夫家族柳立言三五七十五郝经之史学王明荪四三七十六蒙古族系考赵振绩四六五十七曹元忠仕履与卒年新考苏莹辉四八七
第二十五辑
一从宋元地方志看宋代两浙路各地人口的变动宋晞一二北宋陕西路沿边堡寨江天健二七三试探北宋火药武器的研制与应用叶鸿丽五九四宋代伎艺人的社会地位梁庚尧八一五女无外事?──墓志碑铭中所见之北宋士大夫社会秩序理念刘静贞九五六浅谈宋代妇女的守节与再嫁柳立言一四三七韩绛宰辅兼宣抚使考梁天锡一八五八宋初教肖家胡瑗──体用之学的实践陈荣照二二七九邵康节的「以物观物」致圣说苏基朗二四七十宋代的经学当代化初探续(上)──王昭素、柳仲涂、胡周父,附黄敏求等的经学金中枢二六三十一苏轼的史论张元二八一十二读宋史胡舜陟传程光裕三一五十三元代之史馆与史官王明荪三三九十四元好问的生平及其史学王德毅三五九十五海峡两岸宋史研究动向黄寛重三七九
第二十六辑
一宋代学术与宋学糟神宋晞一二宋代的经学当代化初探绩(下)──崔颐正、邢叔明,附杜文周、孙宗吉、冯道宗等的经学金中枢三三三北宋对于西北沿边蕃部的政策江天健五九四北宋元丰伐夏战争的军粮问题梁庚尧一三一五论宋代官府工场之工匠来源韩桂华一七五六马扩与两宋之际的政局变动黄宽重二一一七以阉为将:宋初君主与士大夫对宦官角色的认定柳立言二四九八张浚执政兼宣抚使处置使考梁天锡三〇七九宋代的河内向氏及其族系王德毅三七三十马光祖三知建康府的政绩葛绍欧三九九十一宋代戦争史之教学—以郾城、朱仙镇战役为例程光裕四一七十二元代科举与菁英流动──以元统元年进士为中心萧启庆四四五十三元代之吏书王明荪四九九
第二十七辑1宋代的经学当代化初探再续宋代同居制度下的所谓「共财」析论宋代纲运之涵义北宋蕃兵南宋浙东的理学南宋对地方武力的利用和控制:以镇抚使为例南宋的淮浙盐场南宋广东摧锋军孙甫的生平及其史学《鲒崎亭集》中之胡舜陟汉人世家与边族政权-以辽朝燕京一大家族为中心元史札记20
第二十八辑
一宋代士大夫的道德观28二北宋英宗濮议之剖析36三宋代公教人员退休制度研究(一)四论北宋与高丽间的文化与贸易关系14五赵宋敦煌曹氏之睦邻政策与多边外交12六宋人生子不育风俗试探-经济性理由的检讨58七南宋福建钞盐法的推动及其失败36八福建左翼军-南宋地方军演变的个案研究74九袁枢《通鉴纪事本末》与「纪事本末体」66十胡三省史学新探:简论《通鉴胡注》与《胡注表微》22十一耶律休哥与辽宋战争36十二女真族系源流考异24十三李纯甫之三教思想20十四党项拓拔氏之崛起34十五元色目文人金哈剌及其《南游寓兴诗集》30
第二十九辑一宋代国子祭酒初探14二宋代公教人员退休制度研究(二)三析论宋代纲运之涵义34四北宋西北地区官方木材产销28五宋神宗时期中书检正官之研究60六从损子坏胎的报应传说看宋代妇女的生育问题46七两宋闽南广东外贸瓷产业的空间模式:一个比较分析72八南宋建炎御营司制度22九南宋四川官盐与地方财政26十李觏「国家战略」思想初探42十一朱熹知南康军时之治绩32十二宋代的成都范氏及其世系24十三读宋史筌蒙古传16十四辽与北汉兴亡的关系-兼论辽与后汉、后周政权转移的间接关系70十五李德明时代的西夏政权30十六元初儒士郝经的理念及其际遇48十七元代的通事和译史:多元民族国家中的沟通人物80十八瓜沙史事论丛24
第三十辑一宋代的圣政和寳训之研究王德毅一二宋代公教人员退休制度研究(三上)金中枢二七三宋代佛教南宗禅宗统与官居士考梁大锡〇五四佛祖统纪中的本迹观蒋义斌一五九五宋代的家庭纠纷与仲裁:争财篇柳立言一八七六北宋时期与西方诸国陆路贸易江天健二六五七宋元时代与丽、日的交通贸易关系宋晞三一一八南宋教学行业舆盛的背景梁庾尧三一七九试探南宋地方官在农政推动上的贡献叶鸿洒三四五十绍定四年蒙军强行假道宋境考李天呜三七三十一宋史研究的重要史料──以中国大陆地区出土宋人墓志资料为例黄宽重四一九十二辽太宗入主中国失败的琛讨蒋武雄四七一十三瓯脱与斡耳(鲁)朵之关系赵振绩四九三十四蒙元时代高昌偰氏的仕宦与汉化萧启庆五一三
第三十一辑一宋代公教人员退休制度研究(三下)金中枢一二异论相搅──北宋的变法及其纷争宋晞一二三三宋代的上蔡祖氏及其世系王德毅一三七四印刷与考试──宋代考试用参考书初探刘祥光一五一五宋代太湖平原农业生产问题的再榜讨梁庚尧二〇一六两淮山水寨──南宋中央对地方武力的利用与控制黄宽重二六一七宋代地方官廨的修建江天健三〇九八南宋狱讼判决文雾中的「健讼之徒」刘馨珺三五七九唐宋食疗概念与行为之传衍陈元朋四三一十蒙古统治与中国文化发展萧启庆五三五
第三十二辑一宋代洛学之流派宋晞一二马端临与《文献通考》王德毅一一三杜充、沈该与宋高宗──兼论宋高宗的用人与施政王明三九四宋代四明士族人际网络与社会文化活动—以楼氏家为中心的观察黄宽重一一三五宋代贡举殿试策与政局宁慧如一八三六北宋河北路造林之研究江天健二三一七宋微宗北伐燕山时期的反对意见李天鸣二五七八南宋的军营商业梁庚尧三一七九南宋中晚期的役法实况──以《名公书判清明集》为考察中心黄繁光三九一十契丹与西夏族系之关系赵振绩四五五十一元朝科举江南士大夫之延续萧启庆四七五十二从徽州文人的隐与仕看元末明初的忠节与隠逸刘祥光五二七
第三十三辑
一宋朝馆阁的建置和职始考金中枢一二宋元画院与科举梁庚尧四九三朱熹论科举宁慧如一二五四司马光疑孟及其相关问题夏长朴一六七五郑樵《通志》──二十略的撰述与诗教蒋义斌二一五六书写与事实之间──《五代史记》中的女性像刘静贞二六七七欧阳修《五代史记》的君臣秩序观—以对后周世宗的评价为例林煌达二九九八人际网络、社齿受化活动与领袖地位的建立—以宋代四明汪氏家族为中心的观察黄宽重三二七九论宋代狱讼中「惰理法」的运用刘罄珺三七三十试论宋人别集的史料赝值──以张方平《乐全集》为例韩桂华四四一十一宋史研究及其工具书王德毅四六九十二宋元的弩炮部队李天呜四九七十三元代蒙古色目进士背景的分析萧启庆五六七
第三十四辑一南宋初年宰相评介之一──吕颐浩徐永辉一二陈康伯与南宋初期政局王明三一三贾涉事功述评──以南宋中期淮东的防务为中心黄宽重九三四贾似道与襄樊之战方震华一三一五欧阳修史学探微──以《新唐书》本纪论赞为核心叶泉宏五三六永留青史与青史永留:胡寅的史学关怀杨宇勋一九一七宋本《列女传》的编校及其时代──文本、知识、性别刘静贞二二七八北宋的虫灾与处理政策演变之探索叶鸿洒二六七九建康府在宋元时代的地位王德毅三〇五十《严州图经》与《景定严州续志》比较研究宁慧如三三七十一家族合作、社会声望与地方公益:宋元四明乡曲义田的源起与演变染庚尧三七五十二元季色目人的社会网络:以偰百辽逊青年时代为中心萧启庆四一九十三元代犯奸罪试析游惠远四六九十四《饮膳正要》所见元人在营养学的贡献马德程五二九
第三十五辑一宋代士大夫的辞官风气王德毅一二圣人之书与天理的恒常性:朱子的经典诠释之前提假设吴展良〇二七三墓志铭的史料价值与限制——以两件宋代墓志资料为例黄宽重〇六三四略论宋代北方瓷器铭记与民间制瓷业的发展韩桂华〇八七五南宋四川的引盐法染庚尧一三三六宋代官方的祈祷沈宗宪一八五七宋婢妾、女鬼和宋代士人的焦虑刘祥光二四七八元朝的区域经济分权与政军合一——以行院与行省为中心萧启庆四二七九姚从吾教授传记王德毅四六九十刘子健先生传略兼论旅美华裔文史专业者的的历程周明之四八五十一方杰人师对宋史研究的贡献梁庚尧五〇五十二赵铁寒先生传王德毅五一七十三主持「宋史座谈会」的回忆宋晞五二五十四宋史座谈会简介王德毅五三七十五宋史座谈会第一至一五八次集会一览表五四五十六宋史研究集第一至三十五辑总目录五五九
第三十六辑一从李心传《道命录》论宋代道学的成立与发展夏长朴一二文武纠结的困境——宋代的武举与武学方震华六七三晩宋士大夫的气节王德毅一二七四从中央与地方关系互动看宋代基层社畲的演变黄宽重一五七五从田宅交易纠纷的防治看宋代的庄宅牙人梁庚尧二〇七六北宋衙前之役的特性与乡户的关系黄繁光二四一七宋代的监当官及其对经济的影响雷家圣三〇七八法律执行与地方治安——论宋代的盗贼重法黄纯怡三七一九师友道存风义重:元代多族士人网络中的师生关系萧启庆四三七十元代非汉族妇女形象的汉化——蒙古、色目女子碑传史料的分析张斐怡五〇五
《民国老课本》精选套装(30本)
在信息爆炸,学术脱变的时代,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nlaia.com/wlxw/5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