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人物//舒柏廿(嘟嘴卖萌者)舒柏廿,音同书白念。无论摄影,导演,写作,拉琴,木工,电工,编程......目测至少十八般武艺,但无一精通。
“我想做的,是为人类文明做些贡献。”
对于舒柏廿来说,这是一次猝不及防的采访。我们之间的谈话发生在凌晨一点,以上是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
当时舒柏廿正在一个微型剧组担任制片人,在剧组见到他时,只见他在负责订餐,鼓动和安抚群众演员的情绪,安排各项事务,在剧组其他成员提出要求的时候帮他们买水、买饮料。
争得导演的同意,当晚提水的任务转交给另一位客串场务,舒柏廿和我坐在一个混乱、昏暗的小房间里聊天。他把橡皮筋解开,长头发披散了下来,手机里放着古典乐,一边聊天,左手食指一边不停地卷着左侧脸颊边上的头发。
01
我要给自己做个骨灰盒
我第一次见到舒柏廿是在三年前,那年的五月份,在艺术西区一个暂时空置的店铺,舒柏廿和妻子小新,朋友Peter一起策划了一场名为《忘川河畔的道班》的魂器展。
魂器
一次,舒柏廿和小新去朋友孔德林的工作室,小新看到工作室角落里放着两个形状很特别的罐子,上面有一些很复杂的图案,孔德林说这罐子是从江西的墓里出土的魂器。小新对此念念不忘,她猛地拉住舒柏廿,说道:“我要给自己做个骨灰盒!”
“我感觉那一刻漫山遍野的乌鸦围着我旋转。”舒柏廿说,“我究竟何德何能,居然让与自己姑且还算得上新婚燕尔的妻子,早早抛给我这么一个沉重的话题呢?大概只有古董贩子才能最大俗大雅地谈论生死了,抱着这样的想法我和小新去找了Peter。”
舒柏廿在不土陶室
此后,小新做了很多功课,发现每个朝代的骨灰瓶各有特点,每个瓶子的纹路和图案都不一样。在Peter的建议下,除了自己制作骨灰瓶,小新还邀请来工作室的朋友一起参与体验,没想到响应者甚多,有陶作家、艺术家、写作者、古董贩子,甚至还有巫师。也并非所有参与者都做骨灰盒,而是把他们在那个阶段对死亡的理解做成作品来呈现。
插满U盘的头盔
艺术家桂明做了个头盔,上面插满了U盘。桂明解释说,头盔代表着大脑,而那一个个U盘代表着他大脑的记忆,将它埋进土里,过了几百万年之后,如果人们找到了,就可以把自己的记忆传递给未来的人。还有另外一个朋友想做了个可以和未来的人相互感应的通灵器物,他本来想做得出一个非常惊悚的样貌,结果做完大家却都觉得很可爱。这些作品悉数出现在年五月份的展览上。
在忘川河上摆渡
展览只在每天晚上7点到10点开放,每场限流10人,一天3-4场。展览现场连灯光都没有,进去时拿着蜡烛与手电,像逛鬼市一样,靠近作品才能看得清。每个参观者在入口处都可以领取一个船桨,挂在脖子上,有个摆渡人带他们入内。在里面陈设的魂器就像是作者们放在忘川河畔的一间间屋子,而参观者都是船上的摆渡客。
当时,站在展厅门口的三人分别是小新,梳着中分短发的舒柏廿,还有留着一头长发的Peter。
02
这座城池最大的伤感
再次见到舒柏廿,是在年,思明西路原政协大楼地下一层,他和公司的伙伴在那个搞了个“藏匿于岛屿心腹”的空间——UNTHEGROUND。从那年七月份起,每个周日下午,UNTHEGROUND都会面向公众播放一些小众影片,有李姗姗、程睿、马维佳策划的短片展映,有来自北欧的纪录片连播,还有国内纪录片导演蒋能杰的作品展映。这些知名度不怎么高、对观众有观影挑战的影片,除了在小圈子里有一定的反响,到场买票观影的人其实很少。在那年十二月中旬,我花了25块钱,成为蒋能杰《村小的孩子》在UNTHEGROUND放映时的唯一观众。
UNTHEGROUND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放映,是因为我们公司内部每周都有电影分享的习惯,大家会找一些冷门但是有意思的片子来看,分析或者学习,我们想把这个范围扩大,看能不能吸引来更多有意思的人一起玩。另外就是思明电影院在我们一两百米之外,前些年,过了午夜,影院的三楼还会放一些冷门片子,很有意思。后来都没有了,大家在那里看到的影片和别的电影院没什么差别。作为一个有将近百年历史的老牌电影院,就这么流俗于众,有点可惜。”
“当然,我们不再粉饰卖票艰难这个根本事实。只是,如果一个城市所有的荧幕都在为叫好又叫座的影片而准备的话,那反倒是这座城池最大的伤感了。”
沙茶即兴
电影放映的效果不太理想,舒柏廿和伙伴们也尝试了其他的玩法——他们在现场准备好了基础的舞台设备和乐器,邀请爱好音乐的朋友来玩即兴,每位上台的乐手都获请吃一碗沙茶面。年1月9日,UNTHEGROUND举行了“鼠年最后一次沙茶即兴”,过后不久,人尽皆知的新冠疫情爆发,“鼠年最后一次”变成了“最后一次”。
03
我对爱情有很古典的理解
行文至此,有必要让此文主人公再来一次正式的亮相。
舒柏廿,年在上海出生。早年,家里的生意做得不太顺利,他很早就意识到,尽管人类一直都在进步,但这个由等级构成的世界并没有真的改变,阶层间的壁垒仍然牢不可破,等级意识也始终隐藏在人性中的幽暗角落,但是,他想冲破这样的壁垒,实现阶层的跨越。
他想到的其中一个办法就是创业。十七岁的时候,由母亲代签文件,他和朋友合伙开个了公司,上大学时,就一边上大学,一边在做公司的事务。在年之前,他从来没想过会离开上海到其他城市生活。
年9月,舒柏廿和妈妈一起到福建玩,因缘际会,他在福州的麦当劳约见到了福建师大大二女生小新。“我当时有这样的感觉,就是像掉了一支笔,找了半天找不到,突然有一天你又找到了,TMD怎么在这里,就是这种感觉。没有什么一见钟情之类的,而是直接过渡到像家人那种很亲切的感觉。”那一天是9月2日。
陶艺师小新
从福建到上海,火车要经过很多隧道。在回程的火车上,舒柏廿打电话给小新,他要表白,话刚要说出口,火车驶进山洞,手机没了信号。
“但我对人生面临选择性的刹那记忆犹新。我觉得我当时对爱情有着很古典的理解,我记得当时自己在跟自己说,你要想好,如果你真的表白了,她有可能会变成老婆,而你的人生可能真的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10月6日,舒柏廿回到了厦门,去了小新家里。此后,他便来到厦门创业,生活,至今近十年。
“我记得很清楚,跟自己强调了天翻地覆这个事,但是在之后的好多个瞬间都让我觉得,对于这个‘天翻地覆’的认知不断地被刷新。当时我不会意识到我没办法像别的小孩一样陪在父母身边,离开他们十年。我现在回上海,觉得这个城市到处熟悉又到处陌生,这种感觉也是天翻地覆。”
二十四岁当爹
年1月11日,舒柏廿和小新结婚。不久之后,他们在集美后田社租了一栋三层民房,成立不土陶室,这是进驻后田的第三家艺术工作室,当时的后田,房租低廉,大量艺术家陆续到此驻扎。年底,儿子吼吼出生。这一年,舒柏廿还二十四岁。
此后,小新专事陶艺创作,舒柏廿由来厦门初期进广告公司,进而到影视公司当摄影师,后来和原来的同事一起创立自己的影视公司。与此同时,他在后田认识了一大批艺术家,龙奕塘、陈隆鑫、大奥、孔德林等等,并以摄影师的身份参与了“后天计划”等一系列当代艺术行动。
04
《堂吉柯德》和《浮士德》
小学毕业的时候,语文老师给舒柏廿送了两本书,一本是《堂吉柯德》,另一本是《浮士德》。
“堂吉柯德代表了一个理想主义的至高境界,《福士德》的结尾是我想要的,就是死在自己为人类奉献的这条路上。如果我能为人类文明做出什么贡献,那我的老师实在是太伟大了,他就像是在预言我的人生一样。”
“我做电影是因为我觉得这个东西在观念和认知上可以影响一批人。做抖音、短视频的这帮人是没有良知的,他们是利用人性的弱点把人们的时间都占用了,以此实现他们商业上的目的,事实上他们已经得逞了。但我仍相信个体的力量,个体对于时代的影响,而不是去顺应大众或者是潮流。”
我问舒柏廿,来厦门快十年了,他有什么收获,他说,他还没好好想过,有一个很重要的收获,那就是自己的方向越来越清晰了吧,另外一个收获,他翻出手机相册,给我看了一张照片,和他写的一段文字。
“最近最难忘的是,出去野餐,陪着小新一起陪吼吼在帐篷里睡午觉,结果我第一个舒服地睡着了。醒过来后看远处的人们放风筝,玩水,第一次确认不会有任何东西比生活本身更美好了。”
我打了十几个哈欠,舒柏廿谈兴依然很浓。凌晨四点,我们走出那个凌乱不堪的小房间,在大学路上游荡,剧组在蜂巢山路的三岔路口激战正酣,扎着两个小辫的导演走起路来有点晃,录音师说,他才喝了一口白酒就这样了。录音师又对舒柏廿说,大哥,我们需要喝饮料。舒柏廿,笑了笑,踩上平衡车,从便利店拎了一大袋东西回来。
不久,清洁工出现在马路上了,不久,天开始蒙蒙亮,零星下起了雨。
-END-
----------------
艺术西区
原创发布
----------------
欢迎分享
采访、撰稿
板邪
图片
来自舒柏廿等
编辑
板邪
板邪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nlaia.com/wlwh/8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