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定白癜风病因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731/5584144.html“A
UTUMN
在上海的地面文物中,最为古老的,就是位于松江区中山小学校园内的唐经幢。
中山小学的师生们尊称它为“千岁老人”。
这座唐经幢现存21级,高9.3米,幢身刻有《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最初是两位佛教信徒为了超度亲人的亡灵所建。关于唐经幢,民间还流传着另一种传说。
佛殿阶前大多会立一根石柱,那可不是普通的石柱呀!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经幢!
何为经幢?
幢,原是中国古代仪仗中的旌幡,是在竿上加丝织物做成,又称幢幡。由于印度佛的传入,特别是唐代中期佛教密宗的传入,将佛经或佛像起先书写在丝织的幢幡上,为保持经久不毁,后来改书写为石刻在石柱上,因刻的主要是《陀罗尼经》,因此称为经幢,是源于古代的旌幡。经幢一般由幢顶、幢身和基座三部分组成,主体是幢身,刻有佛教密宗的咒文或经文、佛像等,多呈六角或八角形。在我国五代二宋时最多,一般安置在通衢大道、寺院等地,也有安放在墓道、墓中、墓旁的。
关于这个唐经幢的作用,当地一直有一个传说,在孩子口中相传:
所谓的压黑鱼精,自然是民间祈福的说法。
无论是超度亡灵、保佑亲人平安,还是震慑妖魔、期盼风调雨顺,这座经幢不仅成为了当时的城市座标,更体现着人们祈求和平生活的愿景。
那些关于唐经幢的传说
从老一辈口中得知,它叫“镇塔”或“镇石”,下面压着一个黑鱼精。传说明代松江府华亭县有个知县叫王明友,是个贪官,一天,他太太发现知县身上有一股鱼腥味,后来又听衙役讲,王大人每天都要下人挑水倒满一个大缸,却不知有什么用?她感到不对劲,便在一天偷偷去县衙查看,发现丈夫下堂后就急忙跳入缸中,而且马上变成了一条大黑鱼。太太大吃一惊,知道那贪官丈夫已经被黑鱼精替换了,便火速赶往龙虎山请来了张天师。
张天师应邀前来,把黑鱼捉住,那黑鱼精向张天师哀求说:“我修炼千年成精不容易,那王知县是个贪官,我才吃了他。而且我冒充上任后,从来没有做过坏事,望天师饶命。”在场的百姓也说黑鱼精吃掉贪官是好事,纷纷替黑鱼精求情。
张天师说:“你毕竟有一条人命在身,饶你不死也可以,我必须将你镇住,什么时候我再到松江,就放你出来。”于是就把它压在这座“镇塔”之下走了。
后来,张天师再也没有来过松江,黑鱼精直到现在还盼着他来。不信,你在下雨天用耳朵贴着镇塔听,可以听到浪花的声音,这是黑鱼精在水里翻腾呢!
另外还有两个传说,也是当时老人们说的:一个是说镇塔下实际上只是黑鱼精的头,它的尾巴在西城门外的一个交叉路口,所以尽管那里是一条南北向的街,却起了个“黑鱼弄”的名字。这样算下来,这条黑鱼精的身长至少有几百米。
还有一个传说是镇塔下不是黑鱼精,那里是一个“海眼”,通海的,如果镇塔倒下,整个松江就被海水淹了。还说八年抗战时,日本人曾经拆过镇塔,但没搬几块石头,就有水冒出来了,吓得赶紧把石头搬回去。
(内容来源:综合网络信息)
而事实上,松江唐经幢为松江笃信佛教者于唐大中十三年(年)所发起建造的,用来为他们已故的亲人超度亡魂,以及让在世者消灾去病得福。
松江唐经幢其风格、技艺、造型、布局,堪与唐代石窟雕刻媲美,在艺术上有较高的价值。同时除其自身所具有文物价值外,还有着重要的城市历史地理的考古研究价值。
更多有趣的文博知识,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nlaia.com/wlxw/8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