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一个事业的成功者之所以成功,与他的早期教育是密切相关的,就是胎教了。
现在多数人采取的是培养音乐家的路子,把贝多芬、肖邦等大师全给请来了,这时候瞎子阿炳是万万不可招惹的,再伟大的盲人音乐家,父母也不愿意诞生在自己家里,莫谓言之不喻。可以预见的是,若干年后,神州大地,钢琴遍野,华夏苍穹,提琴悠扬!曹操在他妈肚子里时接受过胎教没有?不得而知。大家肯定会认为没有。俺说不一定,时任司隶校尉的曹嵩富甲一方,与当宦官的干爸不同,那也是妻妾成群的,家中也是宴乐不断,曹嵩也是个文雅之士,据史载官声不错,估计来往家中的文盲也不会多,曹操在娘肚子里生活的时候当然也会感受乐舞不断,诗书多多,不用看别的,仅从曹嵩给阿瞒起的“操”这个名字就非同凡响。《荀子》篇中有句:“夫是之谓德操”。这就是曹阿瞒名操字孟德的出处。
由此可知曹嵩也绝非泛泛之辈。更不用提曹操后来开一代文风先河的旷古诗文,确有大宗师气派!由此证实曹操本身的遗传基因是绝对优秀的,无意中被迫享受胎教也在情理之中,少年时也绝不会只懂的飞鹰走狗、顽劣胡混,聪明是肯定的,顽皮也是肯定的。往往大英雄都孕育于这些顽童之中。往往乖孩子长大后却没出息。阿瞒小时候家教严吗?答案是否定的,已自封魏王的曹操自己就不无遗憾的这样行文明示天下:“既无三徙教,不闻过庭语。”“三徙”就是说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儿子不受坏环境的影响,竟三次搬家。“过庭”则是说孔圣人的儿子两次从庭院中走过,都受到了老爸的教训。看,他在找老爸老妈的后账呢。优点和成绩那是我个人后期自学成才;某些不足那都是爹妈早期疏于管教自己造成的。这点上太祖有点不厚道,有点贪爹之功委儿之过的味道。不过后代们就比魏武高明多了,人为的失误尽可以推给老天爷,一句“自然灾害”,万事大吉!
其实,老爸也没少管过阿瞒,只不过老子不如儿子聪明,经常被阿瞒给忽悠过去。阿瞒的叔父看着亲侄子游荡无度,除了好事不做,没有不敢做的事,自认没有管教恶侄的能耐,便向哥哥曹嵩告了一刁状:“管管咱小子吧,不能光顾着升官发财,养下个败家子你攒再多的铜钱有啥用?十年栽树,百年育人啊!”凡是家长,最抹不下脸的就是吃学校老师的“发面馒头”。子金山小时候在这点上也不给父母长脸,老师十次家访大约九次是来告俺“刁状”的,当然,老师走后挨一顿狠揍是免不了的,好在次数多了,屁股久经考验,也就不拿着当回事了,尤其是子金山极善于大叫惨哭,又写得一手极为感人的悔过书、保证书,快乐的儿童时光也就这么撑过来了。现在二老早已作古,盼再领严训而不可得,唯有受责于梦中,醒时黯然,泪湿枕巾……
又跑题了,希望大家不要笑俺人顽皮贱,竟然思念挨打时光,等你们明白时,悔之迟矣。接着谈曹嵩,现在的曹嵩已升任中央财政部长(大司农),当然,给皇帝孝敬点钱是免不了的,好在羊毛出在羊身上,再想法从下边捞回来就是了。曹嵩现在受到弟弟一番数落,此时的心情与刚接待完老师的差生家长一样,要跟阿瞒动真格的了。阿瞒今个儿一回家就感到气氛不对,老爸脸铁青,盯着自己的目光有点像大灰狼打量无辜羊羔……好在阿瞒随机应变的本领犹如天授,不慌不忙地走到父亲面前,双膝跪倒,从怀里摸出一捆写满字的竹简。“儿子近日承父亲教诲,把父亲平日的叮嘱一句当成一万句,活学活用,急用先学,学为其用,立竿见影,经呕心沥血,终于不负父亲厚望,新注《孙子十三篇》已毕,还请父亲百忙中给予指正。”
父亲愣住了?儿子求自己批改作业,你总得先看完了再动手吧?
一边接过竹简,一边厉声责问:“你近日做的好事!”阿瞒刚大闹过中常侍张让府没几天,自然是哑巴吃饺子心里有数,伏在地下作声不得。“你叔父总不会冤枉你吧?你这让人恨铁不成钢的逆子!”当老爸的也不大地道,先把告状的亲兄弟给卖了。阿瞒心中大怒:“是你这个吃饱了没事干的老小子啊,点我的眼药?等着瞧,有仇不报非丈夫也!”慢慢的抬起头来:一脸的天真,满面的无辜:“父亲,孩儿……”竟然呜咽难语,“孩儿委屈啊……”话未吐尽,双手掩面,跌撞而奔乎门外,溜之大吉。曹嵩手拿着阿瞒批注的《孙子十三篇》还没回过神来,儿子早已没影,只得先看看儿子的作业再说了,反正跑了和尚跑不了庙,想揍你这小子,还不是分分钟的事?这曹操也的确是个天才。
“中国几千年、世界几百年才出现的一个天才。”批注孙子十三篇,曹操为古今第一人,而且见解独到,不然哪来的他日后辉煌的军事成就?再说跑到洛阳街头的曹阿瞒,远远瞅见了叔父,眉头绝对没皱,突然目光呆滞,四肢战抖,仰天狂喷一口鲜血(狠心咬破的舌尖)一头栽到地上(那时还不时兴水泥马路,没大妨碍),不省人事,眼看出气多,进气少,人快不顶事了。当叔父的大为恐怖,忙不迭气喘吁吁、以约翰逊百米冲刺的速度喊来了兄长曹嵩。曹嵩气急败坏地随兄弟赶到儿子中风昏倒之处,两人顿时愣住。但见阿瞒正襟危坐于路边青石,满脸无辜依然,委屈依旧。“你这是……”老兄弟俩满腹狐疑。“二老慌张所为何事?”阿瞒双眼童真,一时不解。明白了,叔父心中顿时雪亮,万念俱灰,一声长叹,尴尬而去。
“你叔父说你命在旦夕,昏倒于此,这是为何?”“叔父自小就不待见我,背后说我什么也在情理之中,只是儿子何曾有恙?正苦思最近做了何等惹父亲生气之事,青天昭昭,路有神灵,孩儿可是撒谎之徒?”“这……”知子莫若父,儿子撒谎的本事绝对是一流高手,可是眼前的事实却又证实了儿子是无辜的,谁是谁非?难煞人也。最后还是按郑板桥先生的指示:难得糊涂。此事不了了之以后,做叔父的再也没厚着脸皮多管过闲事,因为他知道了两点:一、说了哥哥也不会信的。二、自己确不是阿瞒那小子的对手。啄败的鹌鹑斗败的鸡,真服你了!
就这么一个歪瓜裂枣偏有人当成宝贝,不用说大家也知道了是谁:也就是子金山前文说过的当世高人桥玄。高人就是高人,看问题和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是不一样的。人家从棋盘摆开心里就有数了,你这个小边卒刚拱了第一步,桥玄心说:“九十九步以后,就是这个不起眼的边兵威踞九宫中央,灭老帅者必此卒也!”我们读了魏太祖童年二三事以后,领教的是阿瞒的顽劣狡诈,人家高人桥玄不这么看,人家会透过表象看本质。从巧偷新娘,桥太尉看到的是一个“狠”字,紧要关头不惜舍友救己,曰“狠”。
从勇闯张府,桥太尉看到的是一个“勇”字,关键时刻豁得上泼皮命,曰“勇”。从离间叔父,桥太尉看到的是一个“智”字,诈病装疯做得天衣无缝,曰“智”。从首注兵书,桥太尉看到的是一个“才”字,注释兵书的确见解独到,曰“才”。看见了吗?这样一个狠才兼备、智勇双全的人,将来能不成气候么?成为一个拥有众多“粉丝”的“星星”不那么容易,光靠敢脱达不到目的。首先要相貌姣好、体态性感,更重要的是要有内在风流、气质文雅,你具备了这些,还不行,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条件,那就是要包装,要有媒介帮你包装,要有一个平台让你表演,要有一批机构替你吹嘘,最后还有更更重要的关键,那就是运气。想想看,难不难?阿瞒现在需要的是一个包装公司。
桥玄既然打定主意把妻女相托,也就索性帮人帮到底,送佛送到西天,先帮阿瞒解决舆论传播难事。为什么是难事呢?那时候和现在不同,电视上面一露脸,千家万户当夜知。东汉末年唯一的传播媒介就是人的两片嘴皮子,所有的新闻政要,闲情韵事都靠口口相传,朝廷的公告那是给当官的看的,当官的告示也要雇个识字的人给念出来,老百姓有几个识字的?大柱子听人念了,回去再学给二狗子,二狗子再吹给三秃子,大概如此吧。不过也要看谁说,就像大家都相信名人语录一样,汉灵帝时代也有那么一个名人,虽然没有领袖职务,却也非同小可,别说是普通山野村民,就是朝堂官府、士子公卿,也都把他发布的消息作为新闻联播。这个新闻中心的主持人就是子金山前面提到的汝南平舆(今河南平舆)名士许劭许子将。
他这个新闻中心——好像称做人物论坛更合适些,这个论坛还真有名号,叫“月旦评”,又叫“汝南月旦评”。他因爱在每个月的初一,对当时人物品头论足,所以他的“粉丝团”就给他的论坛送了这么个字号。关键在于这许劭评论当代人物的权威性在那时是不容置疑的,只要有幸从他口里吐出的名字,无论结论如何,这人便立时身价倍增,子金山实在想像不出这许劭用的是啥邪术包装的自己?确实比高家庄还高!真令后辈五体投地,叹悦诚服。太尉桥玄一简荐书把阿瞒送到了高人许劭面前,许劭是何等人物,本来不屑理睬这位宦官的干孙子,可怎奈推荐人的分量太重,这面子是万万要给的。再说许劭素来消息灵通,要不然有啥资本评论张三李四?对阿瞒的伟行劣迹他了解的绝对不是一二的问题,所以才有了令阿瞒大笑的那句名评:“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阿瞒也因此声名远播,桥太尉的“包装”策划大获成功。一锤敲定千古音,数语挑得半生雄。可怜阿瞒当世醉,后人恶骂源此评。这句没盖棺先定论的话,令阿瞒兴奋了半生,估计在他自封魏王后便不屑此句过时的评语了,已经事实坐在了皇帝的龙椅上,就差那顶没用的帽子了,谁还会稀罕什么能臣?在乎什么奸雄?古人定下的规矩:男子二十冠而字。意思就是说男子二十岁了,可以举行冠礼,并赐予字了。从今年起你就是成人了,该就业了,再啃爹妈就说不过去了。现在阿瞒也到就业的年龄了,老爸曹嵩准备给刚取字孟德的曹操找个官来做,跻身于汉朝的管理体制内,做一名旱涝保收、外快肥丰的朝廷命官,这事曹操的老爸早就替他想好了
这与儿子曹操填的志愿正好吻合,曹操那时候绝没有将来进入汉朝中央政府做官,能混上个市长他便心满意足了。
他后来在带上魏王王冠后颁发的十二月己亥令中说:“孤始举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也就是说,他最大的理想就是做一个好郡守,相当于现在一个合格的市长。但东汉时做官也必须拿到一张文凭,叫“孝廉”,那时候还没发明科举制度,更没有什么大本、硕士、博士之类,连国家公务员考试也没举办过。怎么办呢?推荐与选拔相结合,由各州郡的一把手负责向中央推荐,要求的条件很简单:孝敬父母,廉洁奉公。这有点儿小问题:孝字还好考察点,父母证明如有舞弊嫌疑,那还有四邻八舍的数不清的活口呢,廉字怎么界定?官还没影儿呢,难道还有傻瓜自己提前声明:“本预备官员,上任之后,贪是免不了的!”
虽然大家都明白这个傻瓜说的是实话,但总不会因为哥们儿实在就让他做官吧?所以现任官员们也只好举行考试,考什么?看谁“孝敬”本官员的铜钱多呀!至于“廉”么,你要先廉自己,把兜里的金银广施,那就自然孝廉俱全了。所以,东汉末年到处传唱这样几首歌谣:“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对于“孝敬”钱这样的小事,势大财粗的曹家是没有什么问题的。朝里有人好做官,孝廉身份对于曹操来说,连个三寸高的门槛也算不上。一切都那么平静、那么顺利、那么合理、那么顺理成章地走了过来。
汉灵帝熹平三年(公元年),曹操在二十岁那年,被荣举孝廉,接着便凭资历参加了工作,暂屈任洛阳北部尉。洛阳为东汉都城,是皇亲贵势聚居之地,地面不大好管,但级别相当高。啥时能熬成个市长?别急,初入仕途,来日方长,都是圈内人,升官何难?只要父亲在朝中不倒,前程一定辉煌!
往期回顾:
1.真实的魏王
2.欣赏阿瞒的高干桥玄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nlaia.com/wlxw/5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