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莱

网络教育作品展播ldquo大数据


高校辅导员在线

东北林业大学黄鹏

  一说到大数据,有两本书不得不提,一本是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与肯尼斯?库克耶编写的《大数据时代》,一本是涂子沛著的《大数据》。正是在拜读了这两本书之后,我才对“大数据”的理念有了初步认识和了解。一说到思想政治教育,就不得不提“互联网思维”,正是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走上了历史的舞台,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将“大数据”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什么影响?会对辅导员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何种帮助?在一段时间的思考后,我于年写了这篇文章。该文在东北林业大学第二届辅导员主题征文中获三等奖,入选了滋兰从书之《东林网事》。

  当今大学生被称作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对互联网相关事物的喜爱与   这种情况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挑战,高校通过传统方式和权威媒介发布的信息,传递的价值观念往往以对牛弹琴式的无奈收场,少人问津;网络名人大咖、意见领袖随意发布、转发的一些生活琐事、无聊信息却往往引起万千吃瓜大学生的极大兴趣,观者如潮。在此情况下,利用“大数据”理念,做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大势所趋,网络思政要顺势而为

  我个人如是理解“大数据”: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借助科技手段,对各项数据进行搜集、整合、分析,探索其内在规律性,外部关联性,进而供数据使用者做出最明智的决定,创造价值。大数据既是价值观,又是方法论。

  为了更好地理解“大数据”理念,我举一个“大数据”为人们带来巨大便利的例子。自年至今,双11购物狂欢节风靡全国,短短24小时之内,天猫、京东、苏宁易购等大型电子商务网站的商品成交额以千亿计,相伴产生的是几亿件商品包裹。有过双11购物经历的大家应该还记得前些年需要漫长的等待才会收到双11订购的商品,而近几年在下了订单之后的几天之内就收到了包裹。据统计,以发送1亿件包裹时间为例,年用了两天,年只用了24个小时,到年提速到16个小时。双11的订单越来越多,却越送越快,这是怎么回事呢?答案:阿里巴巴借助了菜鸟网络大数据分析这一利器,预先对当年双11全球各地的采购订单作了分析、估算,在物流订单发出后,依然借助大数据分析,通过对包裹运送情况的实时监控,及时合理调配快递人员。

  那么,借用大数据的方式或理念,能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价值么?答案是肯定的。有人说在大数据时代,谁拥有数据资源,谁就拥有未来!这是一点都不夸张的,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未来也离不开互联网,离不开大数据!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央视在播报教育方面的新闻时,喜爱以“大数据”对比的形式来体现教育工作的发展与进步,教育部各项工作的年度报告中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各种各样的“大数据”。当全世界都在敞开怀抱迎接“大数据”的时候,我们能做的就是要顺应这种大趋势,运用“大数据”的理念、方式、方法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和感召力。

  大同小异,抓大不能放小

  再大的“大”数据也是由极小的数据个体集成的。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每个大学生都是数据源,都是分析研究的对象。大学生每人每天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如:可视的行动坐卧走,生活、学习的规律、习惯。即便不可视的思想状态、个体想法等等也会借助于QQ、   学生A是我的QQ好友,平时沉默寡言的他偶尔在QQ空间发布一些个人生活状态或是关于如何看待历史事件与人物的说说,但从不发布与学习有关的任何状态。A对自己的大学生活不甚满意,看待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不够客观,分析不够全面,观点十分偏激。A发布的QQ说说,浏览或点赞的人都很少,与其他学生发布一条信息动辄引起百人互动的情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状态、浏览量、点赞数、现实中学习成绩极差……通过A呈现出的这些数据,我构建了A的性格模型,职业的敏感促使我安排学生干部对他重点   某日,A在QQ说说上发布了一条极端暴力信息,称赞马加爵,恰好A所在寝室的寝室长跟我反映A刚刚同积怨已久的舍友B打了一架。我把A寝室的所有学生都喊到办公室,了解情况、做出判断、解决问题。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后,A与B至少达成了表面上的和解,再经过一系列后续的思想工作,A平稳毕业,未再与B发生矛盾。后来了解到,打架事件爆发前,A跟其他舍友反映“为什么总感觉不能快意恩仇,因为我缺把刀。”用网络语言说,细思恐极……

  大处着墨,大数据引领大方向

  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大问题、新问题多因网而生、因网而兴、因网而增,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结合大数据分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就能及时把握住问题发生发展的趋势,及时有效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领舆论导向。

  大学生个人数据只能反映个体状况,无数个体数据的集合,就构成了大学生群体生活、学习、思想状况等的数据集。通过对数据集的收集、分析、归纳,就可以大致了解到学生群体的思想状况与行为状态,预判问题发生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借助网络媒介因势利导,做好群体思想引领工作,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瞻性。

  高校贴吧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思想交流的媒介和平台,对于自身生活、学习和学校发展建设中的一些问题,大学生也无所顾忌地在贴吧里“畅所欲言”吐槽不断。在新生入学、阶段性考试、毕业离校、学生群体活动等特殊时刻,我一直   前景大好,牛刀小试大显身手

  当下,许多高校都在采用大数据的工作理念开展一些工作,大数据已逐渐显现出其光明前景。以东北林业大学数字化校园建设为例,级新生入学,学校迎新网站一周的点击率就高达6万,新生尚未到校就在网上了解了入学事宜,完成了网上报到。再以一卡通为例,一卡在手,走遍校园,从早上出门刷卡,到食堂吃饭消费,再到上课刷卡,图书馆借书、阅读……卡既是经济意义上的支付手段,又是数据发射器,雁过留声,卡过留名。持卡人有没有上课?去图书馆的频率是多少?一天的用餐消费是多些?晚上有没有回寝室?几点刷卡回宿舍楼?借助数据收集、反馈,就可以很直观地“看”到你想要了解的某个学生或者学生群体的生活、学习情况。延伸下去,小到一个学生个人,大到一个专业、学院、学校甚至全国的大学与大学生都可以建立各种数据集,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归纳,探索其中的规律,就可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很多时候,思想政治教育尤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甚至用不上“大数据”这把“牛刀”,只需要借助传统的统计学方式与大数据理念、思维就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大学生入学之初屡屡受骗,为此我收集了网络上报道的近10年余例大学生受骗案例,整理归纳成70个小故事,捋清了各种骗术“套路”,囊括了几乎所有的骗术伎俩,以《安全教育,70例大学生受骗案例让你远离诈骗》为题发表在我的博客。至今,认真看过这篇博文的学生已建立起诈骗“防火墙”,该博文单篇点击量高达3.8万,被河南大学、重庆大学、成都大学等多家高校媒体及无数论坛、贴吧、博客、微博转载。

  大一学生入学之初,对大学生活、学习还未完全适应,一学期下来,考试科目红灯高挂。通过对学生个人、学生集体成绩单的分析,我统计出学生挂科最集中的科目,挂科最多的学生,探索“数据”规律,用“数据”指导学生学习工作。诸如此类,借助大数据的思维方式,很多疑惑、困惑、难题都会拨云见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会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网络教育作品展播

“大数据+网络思想

政治教育”将大有可为

征稿:高校辅导员在线是高校辅导员网络培训中心官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nlaia.com/wlwh/551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