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莱 > 文莱美食 > 华人母亲机场大吼孩子这里是中国,我能揍你
当前位置: 文莱 > 文莱美食 > 华人母亲机场大吼孩子这里是中国,我能揍你
文
Chelsea
编
Chelsea
中国教育自古就有“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材”“名师出高徒”的精神纲要,《红楼梦》第三十三回里曹雪芹曾描绘过贾宝玉被父亲贾政按在凳上打屁股的情节:由臀至胫,或青或紫,或整或破,竟无一点好处。
甚至在古代父母管教致死可以免责,《大清律例》载:“子孙违反教令”,祖父母、父母有惩治卑幼之权,直至处死,而晚辈对长辈则不得行使自卫权。
年香港大学和华东理工大学联合调研上海地区青少年家暴和自杀倾向,在位调研对象中,72%汇报曾被父母打过。
同年中国妇联的调查显示51%的农村少年儿童被父母打过,经常被打占22.7%,受严重体罚的占18%。
年一项虐待与忽视儿童的研究,在超过多个中国大陆家庭中,54%的妈妈和48%的爸爸曾经打过孩子。
纽约时报在年一篇中国家庭暴力报道中提到西安60%的小学生曾被父母殴打、断食或是言语羞辱。
纽约时报年的报道
可以说,在中国,没有挨过打的童年是不完整的童年。
年一条热门微博曾引爆网络,一位从新西兰回国探亲的华人妈妈在浦东机场入关的时候对着她调皮捣蛋的儿子怒吼:“你要知道,这里是中国,不是新西兰,我可以合法揍你了!”
在中国,家长真的可以合法打孩子吗?
虽然继年《义务教育法》中首次明文提出禁止学校体罚学生之后,陆陆续续在年《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年《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中描述了禁止体罚的含义,但是由于缺乏详细的说明和具体界定,并不具备可操作性。从这点上来看,不管落实得如何,今年3月即将试行的《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的发布还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详情请戳:国际学校体罚学生丑闻频出,体罚学生居然是“国际惯例”?)
可惜的是,对于父母体罚孩子的法律细则一直没有任何进展,根据各大律师公开答复一句话总结:不是打孩子就构成犯罪,只有当父母致孩子轻伤或者轻伤以上的伤害才构成犯罪(虐待罪)。
也正是因为中国法律上对于父母家暴孩子的条规非常模糊,因此我们时常能够看到悲剧上演。
年,深圳龙岗16岁女孩因早上赖床被父母责骂当日服毒自杀。
年,沈阳市铁西区滑翔五小区、六小区范围内,不到24小时共发生8次火情。犯罪嫌疑人竟然是一位16岁的男孩,因平日经常遭到父亲责备打骂,尤其是父亲说他“早晚得进监狱”,心存怨念,日积月累之下,他就策划故意犯罪给父亲“惹点麻烦”。
江苏泰兴一位爸爸因为孩子8天偷偷花掉块钱拿着竹板暴打多下,母亲拍下视频在朋友圈疯传。
同样在社交平台疯传的还有深圳女童被父母殴打的视频,虽女童体表未现明显伤痕,涉事父母行为可能不构成犯罪,但是当地妇联已向宝安区人民法院申请女童人身安全保护令。
曾因杀鱼娴熟爆红网络的“杀鱼弟”家中时常吵架,一日因被父亲指责喝下百草枯(毒药)自杀,医院抢救及时捡回了一条小命。
杀鱼弟
年,上海一位17岁男生因在回家路上被车里的母亲数落,直接打开车门从卢浦大桥一跃而下,当场身亡。
年年底,武汉一位妈妈因辅导7岁儿子作业到深夜,猛扇孩子一巴掌导致儿子大哭时一颗乳牙吸入气道,堵死了右肺支气管。医院连夜手术艰难取出,没有造成生命危险。
中国家长家暴孩子名声远扬,甚至连海外版知乎Quora上面都有热烈讨论:为什么中国家长“虐待”孩子?
图片截取自Quroa
是不是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父母就不打孩子了呢?
上周我们聊了聊世界各国对于学校体罚学生的法律规定,然而很多国家对于体罚的立法是不分场所的,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教师和父母体罚孩子不仅违法,而且会面临刑事指控。
什么时候开始禁止家长体罚孩子成为了一种意识呢?这一切还要从联合国《儿童权利条约》说起。
禁止儿童体罚,任重而道远
自年11月20日被联合国采纳以来,第一部有关保障儿童权力且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性约定《儿童权利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在今年已经走进了第32个年头。年,我国也加入了《公约》约定。截止到目前,《公约》已经有个缔约国,美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签署该《公约》的国家。(原因一会儿会提到)
《公约》第二条:缔约国应采取一切适当措施确保儿童得到保护,不受基于儿童父母、法定监护人或家庭成员的身份、活动、所表达的观点或信仰而加诸的一切形式的歧视或惩罚。
明确了即便是父母也不能惩罚孩子,不过相信大家也心知肚明,并不是所有国家都做到了。
绿色地区全面禁止任何场所的体罚
青色地区政府承诺日后会全面禁止任何场所的体罚
蓝色地区在部分场所禁止体罚
紫色地区没有禁止任何场所的体罚
截止到年,世界上有60个国家在所有场合(包括但不仅限于学校、家、托儿所等)全面禁止体罚孩子,20多个国家承诺日后会改进法规追随60个国家的脚步。
图片来源:GlobalInitiativetoEndAllCorporalPunishmentofChildren
总体来说,从年《公约》被联合国采纳开始只有4个国家全面禁止体罚孩子以来,过去的30年见证了立法禁止体罚国家数量的飞跃。
但是按照儿童人口来看,全世界仅13%的儿童收到法律全面禁止体罚的保护。
个国家依然没有承诺会完善保护儿童免受体罚的法律。
67个国家依然允许学校无条件或者在某些情况下体罚儿童。
16个国家包括新加坡、沙特阿拉伯、马来西亚、巴基斯坦、巴勒斯坦、文莱、部分拉丁美洲、岛国和非洲国家,甚至没有将体罚孩子归纳入法律禁止范围之内。
31个国家包括但不仅限于新加坡、沙特阿拉伯、马来西亚、巴基斯坦、印度、印度尼西亚、伊朗、阿富汗、孟加拉、马尔代夫、卡塔尔、部分拉丁美洲、岛国和非洲国家,对于青少年犯法依然采取合法的鞭刑或是笞刑以示惩戒。
欧洲:一句“你怎么这么笨”也是违法
世界上全面禁止体罚的60个国家大都在欧洲,考虑到欧洲是世界唯一一个禁止学校体罚的大陆,禁止家庭体罚的普及也不意外了。
年,由于一位3岁瑞典女童被继父殴打致死但法官判继父无罪释放,该判决引起了瑞典群众强烈抗议和愤怒,出于舆论压力和政治因素考量,瑞典立法机构于年最终通过了禁止父母体罚孩子的法律,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禁止家长日常暴力孩子的国家,距离瑞典立法禁止学校体罚孩子已经过去了21年。
曾经在20世纪70年代,10个瑞典学龄前儿童,有9个在家被父母打过。
瑞典儿科医生兼公共卫生教授StaffanJason表示自从禁止家长日常暴力孩子的法规通过之后,90年代只有三分之一的孩子被打过,进入21世纪后家长体罚孩子比例瞬间减少至五分之一。
紧随其后的是瑞典的邻居芬兰和挪威(芬兰家长体罚孩子后果请看:为什么芬兰孩子比中国孩子学习时间少,成绩依然位于世界前列?),分别在年和年立法通过禁止家长日常暴力法。奥地利在联合国正式采纳《儿童权利公约》的年成为了世界上第四个立法禁止家长体罚孩子的国家。
法国在年7月也通过立法正式禁止对儿童使用“日常教育暴力”。
什么是日常暴力教育?
法国法律也做了明确的定义:教育孩子过程中所有不同程度的暴力、辱骂、讽刺、羞辱,以及任何身体上的伤害。即使是一句"你怎么这么笨",也构成了违法行为。
可是民意调查显示,超过70%的法国父母并不认可禁止日常教育暴力法律的通过。和10多年前相比,数据并没有降低多少。
年,法国一家妇女杂志对法国各地0多个拥有未成年子女的家庭的调研显示87%的法国家长曾对子女实施过体罚;58%的家长认为体罚是家庭教育中的一个“有效组成部分”;35%的家长每月都体罚孩子;9%的家长每周至少体罚孩子1次。
45%的家长承认处罚孩子的常用方式包括打耳光、打手或打屁股,其中又有8成否认打耳光是对孩子人格的侮辱,9成的人认为打屁股于孩子身心健康“并无负面影响”。
34%的家长还经常以变相虐待的方式处罚子女,包括不让吃饭、没收零用钱或电子游戏机等。
更糟糕的是,32%的说在体罚孩子后自己并无“特别感觉”,27%的说自己“既有负罪感也有解脱感”,仅24%的人觉得“后悔莫及”。
作为欧洲学校体罚文化的鼻祖英国,年调查报告显示70%-80%的英国家长曾对儿童用过体罚,而2-7岁的儿童最容易挨巴掌,但是随着欧洲国家对于体罚禁令的号召,在年英国也出现对于家长体罚孩子的禁令。
苏格兰成为英国首个明令禁止家长体罚孩子的地区,家长对孩子实施体罚将被指控为刑事犯罪。
根据苏格兰此前的法律规定,所有针对成年人的身体攻击,都能以涉嫌虐待进行司法判决,但针对儿童的却没有相关法律保护条例。
年通过的新规将有效弥补这一空白,所有对儿童的身体攻击,不论是否合情合理,都将被视为违法。
在英国其他地区如英格兰和威尔士,只有孩子被家长打到留下伤痕时,才会面临刑事指控。
世界上目前全面禁止体罚孩子的国家和立法年份顺序
然而,看似走在保护儿童世界前列的欧洲,对于家长禁止打孩子的法规还是让不少家长和专业人士纷纷吐槽。
苏格兰一社团就曾抗议过禁止家长体罚孩子的法律,认为过去家长通过打手心或是打屁股手段来矫正孩子不良行为是非常温和且有必要的惩戒,而新法实施后,面对孩子的行为不端,家长们无计可施,非常被动。
法国费加罗报曾以《我们会变成一个熊孩子的社会》为标题发表了一篇长文指出:“在禁止体罚孩子后的40年,瑞典变成了熊孩子的天堂,小孩子都变成了任性的小皇帝,我们的社会需要恢复父母的权威。”
瑞典精神病学家戴维·埃伯哈德在其著作《孩子们如何夺了权》曾指出过瑞典对于儿童权益保护法律矫枉过正:“瑞典的孩子们在家庭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父母们已经失去控制权。”
看来,在欧洲,打还是不打,还是一个问题。
北美洲:谁说我们不打孩子?
美国为什么迟迟不愿签署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呢?
法律和政治人士表示美国法律已经覆盖了《儿童权利公约》的大部分内容,没有必要再签署一份。
道理是这个道理,毕竟签署了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其他国家也不是所有国家都遵循了公约的内容。
还有一部分人士认为《公约》在干涉美国家长培养和教育孩子,妨碍了家长们的自由,违反了美国家庭精神。
那么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签署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国家,是不是在美国的家长就可以合法打孩子了呢?
不完全是,美国法律允许的体罚和虐待儿童的界限各州不一致而且非常模糊,法律上只规定了家长可以用合理的力量适当体罚孩子,但是没有明确合理的力量和适当体罚是指什么。
这也是为什么在美国只要第三方如邻居,路人主观上认为父母在“虐待”孩子,那么他们就会报警。
年明尼苏达州最高法院受理过一起父亲用木板打了12岁儿子36下的案件,初审判定父亲体罚构成虐待儿童罪,但是最后翻案,原因是明尼苏达州最高法院不愿意就家长体罚儿童和虐待儿童做一个明确的区分,同时也担忧父亲如果被定罪会影响到其他家长体罚孩子。
但是美国学术界对于禁止家长体罚孩子的呼声一直高涨,美国儿科学会在广泛研究和专家背书的基础上明确表示反对家长任何形式上的体罚孩子,因为会对孩子身心造成巨大伤害。
杜兰大学行为科学和全球社区健康教授CatherineTaylor曾公开表示支持儿科学会的观点并认为体罚会加大孩子各种健康问题的风险。
年的家庭心理学期刊发现家长体罚孩子并不会改善孩子行为不端的问题,反而会导致13种不良后果,包括但不仅限于反社会、认知障碍、身体受伤、精神健康问题等等。
学术界的研究成果改变了家长们的看法吗?
年芝加哥大学的一项调查研究发现76%的18-65岁的美国男性和66%的18-65岁的美国女性同意孩子有时候应该被体罚。
美国平均学历最高的麻州和加州曾就彻底禁止体罚孩子的法律投票,最终也以失败告终。
看来禁止家长体罚孩子在美国还有一段漫漫长路要走。
相比美国,邻居加拿大就直截了当多了,在刑法第43条详细列出了家长或是监护人如果是以纠正孩子行为的初衷可以通过什么方式体罚。
可以对年龄2岁到12岁的儿童使用适度体罚;2岁以下的孩子无法理解为什么父母要打他们;而12岁以上进入青春期的孩子被打,则可能被变得更加叛逆。
不能以体罚孩子的方式来泄愤。
不可以打孩子的头部,只能打孩子的屁股;不能使用皮带、梳子或衣架等任何物件抽打儿童,这样会伤害孩子的身心。只允许用手打;打屁股时必须五指分开,不能打出任何印记或瘀伤。
不能以侮辱,非人道的方式体罚。例如:脱下孩子衣服,或者在大庭广众下打孩子的屁股。
也正是因为如此,刑法第43条在加拿大被戏称为“打屁股”法条。
但是加拿大安大略省《儿童和家庭服务法》规定如果孩子在学校向老师告发父母打骂或是未成年在家受到虐待,儿童保护会(CAS)有权将儿童带走,通过法庭取得对儿童的临时监护权,直到法庭审理有关虐待儿童的案件,并作出判决为止。
情节严重者,父母会丧失抚养权。
亚洲:世袭制体罚孩子
年4月,日本正式通过了禁止父母体罚的法律修改案,并明确了体罚和管教的区别。
在方案中,“体罚”解释为:“无论父母的出发点是否为管教,造成孩子身体上任何痛苦的行为,无论多轻都是体罚。”
方案明确指出,不管什么理由,“让孩子长时间跪坐”、“不给晚饭吃”、“打屁股”等都归为体罚内容,且明令禁止。
印度媒体曾在年披露过一项报告显示在印度最繁华的城市孟买,62%的受访父母承认曾对子女进行体罚包括打耳光、殴打等方式,其中母亲人数多过于父亲。
虽然比起年,数据下降了7%,但是当年孟买一名妇女为了制止孩子哭闹不幸将3个月大的女婴掐死引发社会巨大讨论和对家庭暴力的反思。
报告指出孟买2岁至8岁的孩子最容易遭受体罚,8岁至10岁的儿童,父母更倾向于通过威胁“少给零花钱”进行管教。
有80%的受访家长透露在童年时曾被父母殴打,印度专家指出,如果父母在童年时遭受过体罚,那么他们更容易对孩子“动粗”。
对于教导孩子过程中感到的挫折和疲惫,印度家长也是有样学样,世袭了他们父母的做法。
印度家长并不是亚洲个例。
在禁止父母打孩子的立法上,日本可谓是走在了亚洲的前面,毕竟在亚洲,依然有很多国家没有将父母体罚孩子归纳入法律禁止范围之内。
结语
“棍棒底下出孝子”出自韩非子《慎子·知忠》中的“孝子不生慈父之家,忠臣不生圣君之下”,结合上下文原意本是指国家治理缺少不了忠心耿耿的臣子,更缺少不了贤明的君主。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君主律己起表率作用,臣子也就不敢骄纵自大;树立君主的威严,不过于纵容臣子,不让他们不超过该有的职权范围。
君臣如此,家庭教育也应当如此。父母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应当严于律己,起到表率作用,子女就会以父母为榜样。父母教导子女礼教,不骄纵子女不端行为。
并不是指拿着棍棒的严父才能教育出孝子,毕竟韩非子认为的家庭教育幸福的前提就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情与爱。
棍棒只是惩罚与规定的象征,而不是拿着棍棒暴力解决教育问题。
“成长千万路,予爱第一条。”
国际学校体罚学生丑闻频出,体罚学生居然是“国际惯例”?
为什么芬兰孩子比中国孩子学习时间少,成绩依然位于世界前列?
CERB人物
曹琛:如何“打动”招生官,成为“牛剑”等顶级名校青睐的学子?
国际化学校运营管理者五大联盟发起成立,看看哪个是你的高端“朋友圈”?
国际化学校留不住教职工?资深HR有话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wenlaia.com/wlms/7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