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莱

签署RCEP的第二天,日澳突然联手搞事


第四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领导人会议顺利举行,东盟十国以及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15个国家,正式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标志着全球人口最多、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正式达成。

RCEP是东盟发起的,邀请中日韩、印度和澳新参加,印度在去年谈判完成的最后时刻决定暂时退出,可以说,这个协定里有多个美国亚太的主要盟友,中国根本主导不了那些国家的态度,同样主导不了东盟的想法。然而美国和一些西方的精英们还是认为,中国是这一协定的“最大赢家”。

RCEP对文莱和越南GDP的贡献率将达到5.8%和5.1%,对中日韩三国分别有1.4%、1.8%和3.9%的贡献率。

中国从RCEP中获益不是最大的,为什么西方精英说中国是最大的赢家呢?

因为中国在未来十几年中,将面临来自美国的极限施压。无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政府,都将遏制中国作为重要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就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RECP的成立,就为中国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环境。

美国即便是在最后一刻,仍然在破坏RCEP的建立。眼看中国即将与日韩澳新及东盟10国签署这项协定,美国负责日韩事务的副国务卿直接向日本和韩国喊话,煽动他们“不要顾虑经贸关系”,要“勇于批评中国”。

由此可见,日韩澳新等国是顶着美国的压力签署RCEP的。从RECP签署的时间选择来看,也是这样的。第四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领导人会议之所以选择在11月15日举行,很可能是因为这恰好是美国权力的空窗期。特朗普败选已成定局,但他却拒不承认败选,没有向拜登移交权力。这样,日韩澳新就可以不必顾及得罪特朗普政府。而拜登上台之后,也会将责任推到特朗普政府头上。

根据RCEP的规定,协定生效需15个成员中至少9个成员批准,其中要至少包括6个东盟成员国和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中至少3个国家。鉴于协定已签署,接下来RCEP各成员将各自履行国内法律审批程序,推动协定早日生效实施。东南10国和中韩无疑会通过国内法律审批程序,日澳新只要有一国通过,RCEP就生效了。

因此,日澳新很可能会赶在明年1月20日之前通过国内法律审批程序,以免面对来自拜登政府的压力。

然而,即使日本和澳大利亚顶着美国压力加入RCEP,这就意味日澳要对华释放友好信号了吗?并不是!恰恰相反,日澳反而在联手搞事。

在日澳签署RCEP协议的第二日,也就是17日这一天,日本首相菅义伟与来访的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共同表示,他们就两国间谈了长达6年的《互惠准入协定》原则上达成了一致。该协定被一些媒体称为“突破性的防务协定”,它建立了日本和澳大利亚军事人员互访、开展训练和联合行动的法律框架,大大简化了相关手续。

媒体普遍提及,这是日本与美国年签订《驻日美军地位协定》以来它对外达成的第一个深度防务协定,也是亚太国家之间除美国之外的第一个类似防务协定,因而意义非同寻常。有人认为,可以透过这个协定将日澳看成“准军事同盟国”。

日澳成为“准军事同盟国”是针对谁,不言而喻。考虑到美日印澳四方合作机制也日趋活跃,日澳防务上的深度走近还会激发人们更大的想象力。

日澳在刚刚签署RCEP的第2天就来这一手,是很多人没有想到的。但如果从他们想在经济上搭乘中国快车,在安全上依赖美国的战略来看,就是很“正常”的了。

安倍自上台以来,就在刻意追求与中国保持政冷经热的关系。安倍第一次出任首相前,因小泉纯一郎极右政策选择,中日关系正处于坚冰状态。年,安倍上任后便采取了与小泉相反的“亲华”战略,在展开“破冰之旅”访华后,双方的政治僵局才正式被打开,中日关系逐渐回暖。

当安倍年再度任职时,世界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在亚洲区域拥有最高话语权的日本,“风光不再”。面对世界大变局,安倍积极调整了其对外政策。出访中国后,安倍提出“政经分离”的政策,他认为“不能因政治问题恶化经济关系,也不能以经济关系达到政治目的”。

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日本对加入RCEP如此积极。

原因很简单,日本在经济上与中国的联系太紧密。加入RCEP之后,就不会因与中国有政治、军事矛盾而使经贸关系受到影响。因此,加入RCEP非但不意味着日本与中国在经济、军事上的矛盾减小了,反而有可能会增加。

所以我们会看到这种情况:

11月12日,美国“当选总统”拜登,与日本首相菅义伟举行的电话会谈中声称,钓鱼岛(日本称“尖阁诸岛”)是《日美安保条约》第五条的适用对象;

11月15日,日本正式加入RCEP;

11月18日,日本首相菅义伟与美国海军陆战队司令伯杰在官邸会谈,确认将继续强化威慑力;

拜登锁定胜局以来,菅义伟与美军高官会面尚属首次。据报道,菅义伟向伯杰表示:“面向强化前所未有牢固的美日同盟的威慑力和应对能力,将继续加深合作。”伯杰回应称:“将面向维持同盟威慑力推进改革,作为同一团队开展努力。”两人还一致同意为实现“自由开放的印度太平洋”构想进行合作。

显然,日本正是因为觉得加入RCEP后就获得了经济保护伞,既然在与中国经济合作上“高枕无忧”,就可以政治上肆无忌惮地配合美国实施对华打压策略。

澳大利亚也是这种情况。澳大利亚充当西方的喉舌,不断抹黑中国,对中国说三道四,极大地影响到了中澳经贸关系。如果今后再出现类似问题,澳大利亚再说出不着边际抹黑中国的言论,中澳经贸关系受RCEP多边协议保护,受到的影响就很小了。

那么,中国面对这种情况怎么办?

在中国所处的地区内,如果形成针对所谓“潜在威胁”在军事上搞拉帮结派的普遍风气,两个及以上国家动辄针对某个特定国家构建紧密军事关系,那么这个地区和平发展的大氛围能不受到严重破坏吗?

一方面,我们要奉劝日澳要高度克制针对中国的“准军事同盟”构建,不要在美国的怂恿下制造它们与中国相互对抗的互动,跟着美国一起拉印度“围堵中国”。

如果侵害到中国的国家利益,威胁到中国的安全,中国是断然不会坐视的,它们必将付出相应代价。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加大国防力量建设,对任何威胁中国安全和统一的军事同盟或准军事同盟形成强大的压力,使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接受这个现实,维护好RCEP。

RCEP的建立,为中国经济提供了一个安全区。只要中国的发展不受影响,时间就在我们一边。随着中美综合实力接近和逆转,不要说日澳“准军事同盟”会瓦解,就是美日、美澳同盟也会瓦解。

东亚是全球三大经济圈中最大、最有活力的经济圈。中国无论从人口、GDP和制造业规模,都占到RCEP的一多半。中国在地理位置上又处于东亚的中心位置。因此,RCEP将围绕中国形成产业链,中国将成为东亚地区经济整合的核心。中国一旦在经济上整合了东亚,就将在与美欧经济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大国竞争从长期来看,经济基础是决定因素。当中国GDP是美国2倍,综合实力超过美国的时候,目前的这些烦恼就自然消失了。中国有年文明史,只要我们保持住战略定力,就能够妥善处理好与日澳的政冷经热问题。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nlaia.com/wlzz/1199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