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血剑》是新派武侠小说大师金庸的生平第二部作品,也是金庸小说中写南京最多的一部。《碧血剑》开篇写道:“大明成祖皇帝永乐六年八月乙未,西南海外浡泥国国王麻那惹加那乃,率同妃子、弟、妹、世子及陪臣来朝,进贡龙脑、鹤顶、玳瑁、犀角、金银宝器等诸般物事。成祖皇帝大悦,嘉劳良久,赐宴奉天门。”这位麻那惹加那乃正是南京南郊的浡泥国王墓的主人,来华之际不幸病故于南京。但是什么原因,让一位客死他乡的年轻国王离世前留下“愿将体魄托葬中华大地”的遗言?更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前后三代浡泥国王都与中国结下了深厚友谊。在他们的影响下,南洋诸国纷纷来访,极大改善了大明的国际形象。
浡泥国王墓
今年是中国与文莱建交30周年。可以说,一座浡泥国王墓,把南京与文莱这个国度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又继续书写当代友好关系的新篇章。
马合谟沙国王顶住压力恢复了中断百年的中浡关系
公元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明朝,吸取元朝统治者用兵频繁、与周边交恶甚众、无暇顾及内政民生的教训,对内采取礼法兼备的治国方略,在较短时间内医治了战争创伤,对外则坚持以德睦邻、与邻为善的政策。即便多次发生使节被拒入境甚至惨遭杀害的事,他依然不改初衷,通过多种方式反复向各国宣传“共享太平之福”的理念。洪武二年(),将15个国家列为“不征之国”,其中就包括浡泥国。
浡泥Burni,又名婆利、渤泥、悖尼、大泥等,位于今加里曼丹岛北部文莱一带。中国史料关于浡泥的记载最早始于西汉。南朝时,两国开始友好交往,唐宋来往密切,期间遇朝代更替、战乱,时有中断。被朱元璋列为“不征之国”时,由于被满者伯夷帝国征服,浡泥同中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已经中断了多年。
浡泥国王墓被列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洪武三年(),朱元璋派御史张敬之、福建行省都事沈秩出使浡泥国。此时的浡泥国王马合谟沙刚登上王位没几年,他统领的浡泥是南洋群岛中的小国,人口稀少,资源有限,地理位置不凸显,经济文化亦不发达,一度沦为暹罗、爪哇、阇婆的附属国,又多次遭到苏禄国的侵略,“子女玉帛尽为所掠”,受尽欺凌。
第一次会见中国来使,马合谟沙国王充满戒备,表现得很是无礼。明朝使者沈秩郑重表明明朝政府友好的对外政策。国王终于放下戒心,以礼相待。然而,对于和大国来往,马合谟沙国王还是有诸多顾虑的。他先是对沈秩说,我国受苏禄国所侵,衰耗严重,待3年后国家安定,再派使者回访。后来又以“地瘠民贫,愧无奇珍以献”为由,再次推托。沈秩晓以大义,马合谟沙国王决定派使者入明。
墓前神道石刻中的石马
好事多磨。阇婆国闻讯,派人挑拨威胁浡泥国称,若苏禄国入侵,将不再出手相帮。马合谟沙国王犹疑了,对沈秩“以疾而辞见”。沈秩请大臣转告国王,阇婆早已称臣于中国了,你们还有什么再可犹豫呢!终于,马合谟沙国王决定,遣使贡鹤顶、生玳瑁、孔雀、梅花大片龙脑、米龙脑、西洋布、降真诸香。使者返回时,明朝政府亦赠以厚礼。从此,中断了百余年的中浡关系又恢复起来。
由于得到明朝的支持,浡泥国摆脱了周边国家的侵扰,人民安居乐业,经济得以发展。
麻那惹加那乃国王第一个亲率使团来访,长眠于南京
公元年,马合谟沙国王病逝。第二年,23岁的麻那惹加那乃继承王位。永乐三年()冬,遣使生阿烈伯成奉表赴南京献方物,明成祖派遣官员正式封麻那惹加那乃为国王,并赐印诰、敕符、勘合、锦绮、彩币。麻那惹加那乃大悦,决定亲率使团回访。
永乐六年(),也就是郑和船队第二次访问浡泥国的次年,麻那惹加那乃国王率亲属及陪臣等余人,远涉鲸波浩涛来到中国。受到了明朝皇帝的礼遇恩待:由特派大员专程前往福建迎接,所过州县也都设宴招待。到了南京后,明成祖朱棣亲切接见了他,两人长时间会谈。期间,麻那惹加那乃热情歌颂明成祖对浡泥国的关怀,朱棣大喜,“优待礼隆,赐予甚厚”。他不仅接连设宴招待麻那惹加那乃国王及其陪臣,同时还在内馆宴请其妻子和子女。赐予其仪仗、交倚、银器、伞扇、销金鞍马、金织文绮、纱罗、绫绢衣十袭等厚礼,麻那惹加那乃国王深受感动。
可惜的是,同年十月,麻那惹加那乃国王忽然得了急病,虽然明成祖命御医诊治,给“善药调治”,早晚派人问候,麻那惹加那乃国王还是不治身亡。临终前,他嘱咐王妃:“体魄托葬中华,不为夷鬼,所憾者受天子深恩,生不能报,死诚有负”。又嘱其子说:“誓世世毋忘天子恩,若等克如我志,瞑目无憾矣。”
朱棣得知这一噩耗,辍朝三日,令“具厚恤典”,赐谥号“恭顺”,葬于南京安德门外石子冈,树碑立祠,每年春秋两季,由专人祭扫。石子冈,亦名石子岗,位于今南京市雨花台区铁心桥街道。《吴志》:“建业南有长陵,名石子冈,葬者依焉”。《至大金陵新志》:“石子冈,一名石子墩,在城南一十五里,长二十里,高十八丈。”其所在山体呈“坤山艮向”,亦称“长陵”,自三国起这里就是皇家陵寝之地,也是南京六朝古墓葬重点保护区。浡泥国王墓坐北朝南,前临月牙水塘、遥对牛首山双阙,三面环山,被视为少有的风水宝地,足见当年永乐皇帝对浡泥国王的厚待。
遐旺国王礼请中国使者留镇一年“以慰国人”
除了麻那惹加那乃,浡泥国还有一位国王也曾在明朝永乐年间亲自来访。他就是遐旺,麻那惹加那乃国王的儿子。
根据麻那惹加那乃国王遗愿,其4岁的儿子遐旺承袭王位。考虑到幼主临朝的困难,明成祖派中官张谦、行人周航护送新王返国,并让使者“留镇一年,慰国人之望”,封浡泥国之山为“长宁镇国之山”,并亲自撰写碑文,充分表达中浡两国之间的深情厚谊。
永乐八年()九月,遐旺国王遣使臣随张谦来明朝谢恩。永乐九年,朱棣回赠遐旺国王“锦绮、纱罗、彩绢凡百二十匹,其下皆有赐”。永乐十年九月,遐旺国王偕其母前来中国祭扫先王墓,十一月到达南京,受到礼遇,直到次年二月才辞归。
墓前神道石刻
根据中国史料统计,马合谟沙、麻那惹加那乃、遐旺3位国王在位的62年间,中、浡往来频繁,互访达到14次。其中,明朝使臣访浡3次,浡泥国访明9次。在互访中,双方互赠礼物,亲切宴谈,增进了两国之间的了解与友谊。
明成祖对浡泥国王的礼遇恩待,为南洋诸国树立了国不分大小一视同仁的样板,取得了外交上的成功,打开了通往南洋诸国的外交通道。受此影响,各国纷纷来访,明永乐朝单国王来访者还有满刺加国3次,苏禄国1次,古麻刺朗国1次。
墓地一度湮灭,数百年后再次现身
中、浡两国友好交往一直保持到明万历年间。之后,由于浡泥国几百年间动荡不稳,前来祭祀渐少,加之中国也频有朝代更替、战火侵扰,浡泥国王墓一度湮灭,渺不可寻达百余年。
年5月12日,南京市文物普查人员来到安德门外东向花村,当地农民向他们反映乌龟山上有个“石乌龟”。普查人员循迹找到了被当地群众称为“马回回坟”的一座佚名墓,并在一块断碑上看到了“永乐六年八月乙未浡泥国王麻那惹”“浡泥国王去中国”和“葬之安德门外石子岗”的字样。墓的形制与明初功臣徐达、李文忠墓相似。
经过艰苦细致的调查和考证,浡泥国王墓终于重现于世,作为中华民族在与其他国家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在海内外引起巨大反响。
年,雨花台区政府对浡泥国王墓进行了修复。从陵区正门通往陵寝的神道呈弧形,神道入口处正中竖立高8.95米、宽2.2米、厚0.7米的神道碑,下承龟趺,碑文是由明代大学士胡广所撰写。碑后的神道两侧,排列着遗存下来的武将、石马、马夫、石羊、石虎各一对。当年享殿、望柱现可见柱础。墓园环境幽静、林木苍翠,雪松、丁香、紫薇等数十个品种的上千株树木环绕着陵墓,庄严而肃穆。同年,浡泥国王墓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浡泥国王墓全景
在文莱,没有著作记载历史,没有勒碑刻石的文化传统,追溯历史要依赖考古学。浡泥国王墓的发现,在文莱国皇室、学术界引起巨大反响。经过权威专家的考证,最终在该国公示的“文莱苏丹世系表”中,正式确认麻那惹加那乃为第二任国王。浡泥国王墓这一历史遗存,既是中国古代睦邻友好外交的见证,也是承先启后、发展同文莱友好关系的平台。文莱国王室成员、大臣,文莱驻华大使,文莱在中国留学生,中国驻文莱历任大使先后多次前来墓园拜谒祭扫。
年,浡泥国王墓被正式列入“海上丝绸之路”南京史迹的首批申遗点。
从历史走向当代的中、文互动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文交往再趋密切,而南京更是文莱贵宾必到之地,文莱国王墓成为体现两国友谊的重地。
年8月,浡泥国王墓神道碑复制品,从南京运抵文莱首都斯里巴加湾市,陈列于国家历史研究中心展览厅。这一以历史为载体的交互活动极具现实意义,在当地产生强烈反响,一时观者踊跃。它让文莱国上下再次感受到中国的友好,进一步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年,文莱玛斯娜公主一行拜谒浡泥国王墓,并为“中国—文莱友谊馆”揭幕,拉开中文建交15周年纪念活动的序幕。年,浡泥国王逝世周年,玛斯娜公主再次率团拜谒浡泥国王墓。
早在年4月12日,南京市文物局与文莱达鲁萨兰国文物管理局签署《合作共识》:
一、以纪念郑和下西洋周年、中文建交15周年和古浡泥国王苏丹玛吉德哈桑去世周年,联合成立小组,筹备上述纪念活动。二、加强档案、图书、文献、地图等资料的交流。三、加强在考古、文物保护和修复、档案和其他相关领域的互惠合作。四、加强展品交流。五、交换两国的文物复制品。
年,中文建交20周年之际,中国南京与文莱斯里巴加湾结为友好城市。
年5月11日,浡泥国王墓重新发现58周年前夕,中国与文莱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在南京成立,全面增进两国民间的合作与交流。
历史对现实的影响是巨大的,南京明代浡泥国王墓对文莱国上下而言,有着重要意义。对于东南亚国家而言,没有比文莱国与中国、与南京的关系更加亲近与亲切,因为这里厚葬着他们的国王,其陵墓得到很好的保护,凸显了中国与南京对文莱国的尊重和重视。
年9月7日晚文莱公主玛斯娜和丈夫阿卜杜尔·阿齐兹在夫子庙乘画舫考察秦淮河风光带
润物细无声,正是基于浡泥国王墓这一中国与文莱之间紧密相连的纽带,使之很好地将两国串联起来,无形中加深了彼此的情感。及至南京市和文莱首府斯里巴加湾市两个友好城市的频繁互动,呈现出两国历史交往与当代关系的一段因缘佳话。中文两国既有传统旧谊,又添当代新交,是无缝对接,再续前缘,体现了一种由历史到现代、从传承到开来的深厚积淀。这既是历史的延续,亦是对历史的回馈,值得我们去珍重与阐扬,用好历史文化遗产,使之发挥其特有的功效。
中国-文莱友谊馆
南京在中国与文莱建交过程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重要纽带作用,展望未来,南京作为“一带一路”的启航之地与重要节点,继续推动文化先行,发挥其桥梁作用和引领作用,以此构筑“民心交融”的情境,既走出去,又请进来,为南京赢得更多创新发展的机会,分享其中的成果。
END
文章来源:雨花台区志办
审核:朱振鑫
发布:高红强
美编:沈洁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部分图片视频来自互联网
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
征稿启事
征稿文章以弘扬传统文化、宣传省情地情、展示地域风貌、讲述江苏故事为主。来稿一经采用,即根据相关规定支付稿酬。
文章字数在0~字,配相关图片。优先使用配音频、视频的稿件。文章注明作者姓名、单位、联系电话、通讯地址等以便联系。
投稿邮箱:jssdfzwxxz
.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nlaia.com/wlxw/8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