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鼓浪隐士
在东南亚的加里曼丹岛西北部,有个因盛产石油而富裕的小国——文莱达鲁萨兰国。
文莱古称婆利、渤泥等等,根据史料记载,早在南北朝时期就有国家的雏形,并在唐宋时跟中国建立联系。而鲜为人知的是,现代文莱的形成,却是与一位叫黄森屏的中国人有着密切关系。
黄森屏本名黄元寿,他生于年,他是刺桐人,家里就在今天泉州熙春铺市曹巷黄宅。他生活的年代正是元末明初的大动荡时期,他毅然从军,后成为明朝的将领。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看到西南边陲需要重兵驻防,于是派黄森屏前往云南担任鹤庆守备。黄根据当地情况,建造了石头城,后世将此称之为"极边第一城"。黄森屏在此多次作战,屡建奇功,被任命为云南永昌腾冲卫总兵。
根据传说朱元璋听说东南亚婆罗洲盛产黄金,于是就任命在云南屡建功勋的黄森屏出使加里曼丹岛。之所以选用黄,除了他骁勇善战,戍边有功外。成长于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刺桐城的经历,精通航海技术,熟悉南洋地区风土人情等等也是重要因素。
黄森屏于是带着数千人在加里曼丹岛的某河口登陆,但不巧遭遇了船难,有的成员失去了手臂。因此当地土人将此命名为“支那巴唐岸河(Kinabatangan)”,即"中国人断手"之意河。
当然黄森屏登陆后,肯定看不到满地黄金(其实朱元璋的判断不假,当地蕴藏的石油确实是黄金,但这是工业时代后的事,当时用途不大),倒是一大片原始森林。而此时一场台风又摧毁了黄森屏返航的船只,因此他只好带着部下在此定居下来。
黄森屏带着手下在断手河流域建立家园,经过不懈努力,这里得到了开发,中华文明的春风也吹拂着这片土地。黄森屏声威远震,日益得到当地土人的爱戴,被他们称呼为“拉阇”(王的意思)。虽然他的部下依然称呼他为“总兵”,但黄森屏却真实在加里曼丹岛西北部建立了政权,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国王,这个王国也是现代文莱的雏形。
断手河偏北的渤泥国日益衰落,不仅受到南方印尼的威胁,被迫向其纳贡。而其东方菲律宾南部上的苏禄苏丹国也经常出兵入侵这个小国。于是渤泥国新苏丹马合谟沙刚登基不久,看到黄森屏日强强大,于是向他求援,以抵抗印尼和苏禄的威胁。
马合谟沙为了与黄森屏结盟,两家进行了联姻。他把女儿嫁给了黄森屏,并赠与黄森屏“麻那惹加那”(类似古典小说中的“一字并肩王”)的称号。而马合谟沙的弟弟艾哈迈德则娶了黄森屏的妹妹黄元丽。因此,文莱王室奉黄森屏为始祖,至今文莱仍有“黄总兵墓”,受到文莱王室的纪念。
身经百战的的黄森屏面对东南亚小国的进犯,自然是手到擒来。他率领军队迅速地击溃了苏禄人,使其不敢再入侵渤泥国,渤泥国避免了灭亡的命运。
由于赶跑了苏禄人,黄森屏在当地的威望与日俱增,他担任支那巴坦加总督、总兵和苏丹,成为实际上的领导人。他统治文莱时期,曾用几十艘大船载石沉于文莱河口,用土填为地基,在其上建造了一道石墙和堡垒,称为石堡(KolaBatu),至今遗址尚存于加奥朗(KayaOrang)和舍门(Chermin)二岛之间。
年,渤泥国苏丹马合谟沙去世,他的儿子阿布杜·马吉德·哈桑继位,由黄森屏和马合谟沙的哥哥特曼贡亲王监国摄政。四年后哈桑去世,王位出现了空缺,在这两年时间里,经过一系列宫廷斗争,黄森屏扶持的艾哈迈德(即黄森屏的妹夫)成功击败特曼贡亲王继位,成为渤泥国史上的第二世苏丹,足可见,黄森屏在渤泥的地位之高了。
尽管黄森屏成为文莱实际领导人,但他一直牵挂着大明,到了晚年思乡之情更加强烈。年,黄森屏留下自己的妹妹黄元丽留守文莱,负责军政事务。而自己以渤泥“麻那惹加那”的名义带领多位部下、亲戚回到中国朝见明成祖朱棣。
永乐皇帝看到回到故乡的海外游子,兴奋异常,下旨命令文莱使团进京所经之地的地方官都要隆重接待,让黄森屏一行见证大明的欣欣向荣的景象。
不过黄森屏年事已高,来不及享受归国的喜悦,就于是年底病逝于南京,享年67岁。
黄森屏去世前,曾给朱棣提了三个要求。除了自己归葬中华,加封东南亚的最高山(今名基那巴卢山,意为中国寡妇山)为渤泥国的镇山外,还提出“境土悉属职方”,将渤泥和断手河流域的土地,归入大明版图。
永乐皇帝同意了黄森屏的请求,将他安葬在在今南京安德门外石子岗东向花村乌龟山地方为其立墓,以王礼赐葬。而对于将文莱纳入大明版图之事,他只是派太监张谦前往渤泥镇守一年回国,并未采纳黄森屏的建议,大明因此失去一块海外领地的机会。
而黄森屏的妹妹黄元丽和第二世苏丹艾哈迈德育有一女黄桂姑。嫁与来自麦加的阿拉伯人沙里夫阿里。年,苏丹艾哈迈德去世,由沙里夫阿里继位为文莱第三世苏丹,此后世世相传到当今文莱苏丹哈吉·哈桑纳尔·博尔基亚。
作者:鼓浪隐士,鱼羊秘史签约作者。80后鼓浪屿人。喜欢阅读,涉猎宗教,历史,军事、民俗等学科。自年以来,研究宗教历史与现状,并在《天风》,《福建宗教》等杂志发表文章四十余篇。
版权声明:本文由「鱼羊秘史」原创制作,并享有版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
鱼羊作者团
对我们最大的支持,点个“在看”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nlaia.com/wlxw/5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