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莱

最美绽放,不负芳华南山90后教师援教文莱


有这么一群年轻人,

他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远赴异国他乡,

用青春、汗水、爱心,

展示当代中国青年的良好形象,

向文莱人民传递了中国传统美德与优秀文化,

也带去了温暖和关爱。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

中国海外青年志愿者。

南山“90后”教师黄薇正是其中一员。

▲黄薇教当地学生学习汉语

去年,深圳市向文莱派遣了黄薇等3名志愿者开展为期一年的与汉语教学、论文撰写和翻译等方面相关的志愿服务工作。3名志愿者通过公开报名、资格审查、笔试、面试、体检、培训等流程,从多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他们具备国外学习、志愿者经历、对外汉语教学经验等特点,分别是深圳龙华区群团工作部周海宇、南山同乐学校教师黄薇、西部计划志愿者海晓燕。

6月底,黄薇等3名志愿者从文莱归来,也带回了一段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回忆。

是教师也是学生

▲黄薇与当地学生合影

赴文莱之前,黄薇觉得这是一个神秘的国度。深圳团市委与市义工联为3名志愿者开展了志愿服务理念、中国文化、文莱风土民情、外事礼仪等方面的培训课程,同时也加强完善了志愿者的保障。

黄薇在文莱理工大学开展志愿服务期间,担任教师交流发展中心(CCTL)的助教,对该大学学生进行汉语教学是她的工作重点。

在课堂上,学生们学习汉语的热情很高,学习态度也很认真。黄薇从简单的自我介绍和拼音基础知识展开,给每个学生都起了中文名字,鼓励学生们动手写下自己的中文名字,感受汉字的魅力。她在教授汉语言文化知识的同时,也传播中国文化,介绍深圳在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取得的成绩。

▲当地学生动手写下自己的中文名字。

黄薇和这群学生相处得十分融洽,如同朋友一般。生日那天,她像往常一样走进教室,“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熟悉的中文歌声响起,还伴随着阵阵掌声和欢笑声。原来学生们知道了这天是黄薇的生日,特意用中文为她唱了生日快乐歌,这让她十分感动。有一位学生是摄影爱好者,还特意带着黄薇到文莱一些有特色的地方留下了珍贵的照片。

▲在学生的带领下,黄薇到文莱一些有特色的地方留下了珍贵的照片。

教学之余,黄薇在CCTL院长的帮助和支持下,在文莱大学语言中心学习韩语。这让她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体验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状态,更加了解学生、走近学生,同时也能够从韩语老师的教学工作中受到启发,动态调整汉语课堂的教学方法和设计。“我既是老师也是学生,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希望学生们都能喜欢我的汉语课,并有所收获。”

经过学习,大学生们的汉语水平有了明显进步,学习兴趣日渐浓厚,也激发了他们了解中国、了解深圳的愿望。

将南山教育理念带到文莱

毕业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黄薇年出生,家乡在江西。年8月来到深圳这座活力之城。“我去过深圳人才公园,一座雕塑‘深爱人才、圳在等你’让我印象深刻。从年轻朝气的氛围到落户、补贴的各项政策,这座城市深深吸引了我。”年9月,黄薇考入同乐学校,在该校小学部任教语文。

从学校的家长义工,到城市四处可见的“红马甲”,黄薇发现深圳不仅是一座蓬勃发展的城市,更是一座志愿者之城。“予人玫瑰,手有余香”是这里温馨美好的名片。出于对志愿工作和教学事业的热爱,黄薇成为了一名深圳义工,得知文莱志愿项目后,便毅然报名。她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期间曾作为汉语教师志愿者赴墨西哥服务一年,条件符合项目要求。笔试面试通过之后,在学校领导同事和家长以及区教育局的全力支持下,黄薇顺利成行。

经过在同乐学校一年的工作学习,黄薇对课堂教学有了新的体会,“与其说是教学,不如说学教,要多把课堂时间留给学生,多倾听学生,相信他们的能力。”南山区教育局近年来也在推行课堂学习方式的深度变革。在文莱期间,黄薇也将南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带到文莱,更看重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注重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文莱,黄薇除了教学之外,也会到当地中小学进行交流,对当地推行的素质教育印象深刻,对于教学也有了更多理解。近年来,同乐学校的创客教育取得了丰硕成果,创客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大趋势,是实现全面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回到南山后,黄薇表示,在文莱的经历,对于今后的教学会有一些新的启发,有机会的话也会为南山和文莱的教育交流贡献自己的力量。

化身“文莱宣传大使”

初到文莱,黄薇就被这个宁静、生态的美丽国度所吸引,热情善良的文莱人更是给她留下深刻印象。

去年,文莱苏丹哈桑纳尔来到文莱理工大学慰问,他与老师和志愿者们亲切交谈,详细地询问工作和生活情况。黄薇觉得他更像是一位慈祥的长辈。文莱开斋节期间,文莱人和游客可以进入皇宫有序参观,一睹皇室风采。文莱苏丹和王后穿着隆重的传统服装,与每个人微笑握手。轮到黄薇和朋友时,王后亲切地问,你们是来自中国吗?黄薇开心地回答是,既有身为中国人的自豪,也体会到了中文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有一次,黄薇和朋友在街上找一位当地人问路,他比画着说怕不清楚,最后陪着黄薇一起走到了目的地。在当地的清真寺里,黄薇和朋友遇到一场文莱传统婚礼,新人的家人特别热情地邀请黄薇与新人一起合影留念,让她充分感受了异国的风土人情。

黄薇等3位志愿者住在文莱理工大学的校园里,这里有很多国际留学生,大家也会相约一起参加各种活动,如当地国际学校的音乐节,参观博物馆等。

文莱,秀美安宁的“和平之邦”。这里碧海蓝天,椰影婆娑。“有机会您一定要去文莱走一走看一看。”此时,黄薇化身“文莱宣传大使”,强烈推荐文莱独特的风土人情。

6月22日,中国驻文莱使馆为3名志愿者举办欢送会。中国驻文莱大使于红赞扬了中国志愿者的奉献精神,引用马来谚语“不相知无以相爱”,称赞中国志愿者和教师架起了中文两国民间交往的桥梁,表示驻文莱使馆将继续加强与文莱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推进志愿者项目,推动人文交流结出更多成果。

如黄薇一样可爱可敬的援外志愿者们,用拼搏奋斗的青春,为传播中华文化、巩固两国友谊作出新的贡献,彰显了中国青年的风采,同时也为自己留下了一段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回忆。

相关链接

中国海外青年志愿者服务计划

中国海外青年志愿者服务计划是由共青团中央、商务部共同发起实施的长期项目,是服务党政外交、增进中外友好、培养优秀青年人才、服务受助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

来源:蛇口消息报

编辑:杨玲

校审:杨舒琳、郭筱彤

审核:昕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nlaia.com/wlxw/557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