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夕,大站镇72岁舒爷爷和桥头镇53岁邓叔,都因发现左侧腹股沟区肿医院普外二区,病人自述均为长久站立和劳累后出现。
医院帮扶专家、医学博士胡世雄教授立即组织英德人医普外二区郭晓华主任、李东平医师、李凯凌护士长等专科团队,对两位病人进行评估、制定治疗方案,于1月14日,分别为72岁舒爷爷实施了“局麻无张力疝修补术”、为53岁邓叔实施了“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72岁舒爷爷于术后第二天出院,53岁邓叔于术后第四天出院。目前回访恢复良好,活动自如。
不明觉厉啊!虽然不知道“局麻无张力疝修补术”和TAPP是什么,但是觉得很厉害的样子!
你不在江湖漂哪知道胡一刀,这么专业的问题,我们还是请教一下胡世雄教授吧。
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疝气”?
老百姓通常所说的“疝气”、“小肠气”即腹股沟疝。因为大腿根这个部位肌肉筋膜薄弱、缺损,形成一个“窟窿”,肚子里的肠和一些组织就顺着这个“窟窿”鼓出来了。
所以得了这个病之后,大腿根处会鼓个包,平时不太明显,但是在用力咳嗽、大便、做重体力活动或者小孩子剧烈哭闹时候,鼓包就会更明显了。疝气常见的症状还有:站立时有肿物自腹股沟区突出,仰卧后消失,按压也可回入腹腔;有时腹股沟区有酸痛、疼痛、坠胀的感觉;严重时会剧烈疼痛,甚至出现恶心、绞痛、呕吐等症状。
我是想问,同一种病同一天手术,胡教授却采用了不同的术式,这其中有何玄机?
这个我真说不上来!容我请教一下胡教授。
为什么72岁舒爷爷采用的是“无张力疝修补术”?
胡世雄教授介绍说:全身麻醉和气腹对心脏的刺激较大,对老年人来说,麻醉风险高,而“无张力疝修补术”是局麻手术,麻醉风险小,而且在日间手术室即可完成,医院的医疗资源周转也快,可以为更多的人民群众服务,而且不用插尿管、插胃管,对于老年人来说,治疗周期短,恢复快,对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切实有效。
“局麻无张力疝修补术”全程40分钟
左图左一:胡世雄医学博士、英德人医副院长
53岁邓叔采用的是“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TAPP)”
胡世雄教授介绍说:老中青不同年龄段的病人,在年龄、病情和要求上不同,需要针对具体情况进行考虑和选择,才能避免手术风险和良好的手术效果。邓先生50出头,身体状况良好,麻醉风险小,经与其本人和家属沟通,采取“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切口小,创伤小,能够大大降低切口感染的风险。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TAPP)”是在腹腔镜下采用补片,进行腹股沟疝修补的一种先进技术。
虽然这项技术在欧美发达国家和中国一二线城市已广泛应用,但是,这对于英德县级市来说,这项技术的开展,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情。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TAPP)
V5
医学博士,医院“组团式”紧密型帮扶组(英德)组长,医院副院长、普外二区帮扶专家。
医院普外科疝中心主任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胃食管反流疾病诊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与腹壁外科分会中青年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疝与腹壁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国际内镜疝学会中国分会委员
粤港澳大湾区疝外科医师联盟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教育协会普外科学分会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疗保障国际交流促进会疝外科健康促进学组常务委员
中国医疗保障国际交流促进会临床实用技术分会腹壁修复与重建外科学组委员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外科技术创新与推广分会理事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疝和腹壁外科产业及临床分会日间手术与分级诊疗专业组常务委员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疝与腹壁外科产业及临床研究分会常务理事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疝与腹壁外科学院讲师
《中华疝与腹壁外科杂志》第四届编辑委员会委员
术后第三天,小编在市人医普外二区看到53岁的病人邓叔,他精神状态良好,作为该项技术首位受益的患者,他虽然不善于表达,也不了解“组团式”紧密型帮扶的意义,但是他充满感激的说:“我知道是省城来的、一个副院长给我做的手术。”据主管医师李东平介绍,病人已经可以出院。而73岁舒爷爷接受“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术后第二天因自感身体无恙,坚持要求出院,出院后跟踪了解恢复良好。
李东平医师术后查房
医院“组团式”紧密型帮扶专家组进驻英德人医的第14天,就由医学博士、普外科疝中心主任胡世雄在医院主刀成功开展了首例“局麻无张力疝修补术”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TAPP)”,填补了该两项技术的区域空白。为今后成立“医院日间疝手术中心”迈出坚实的一步。
喜欢我们的文章,请转发分享或在下方拇指处点个赞吧
○
这是一个有温度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nlaia.com/wlxw/5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