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莱

市场行情又到极端化,简单记录回顾一下那些


说实话,磊哥投资这些年,时间说长不长,毕竟年纪在这放着,跟一些大师和大神肯定没法比,因为有些人从股市鸿蒙时期就开始了,不过说短也不短,毕竟十几年了,今年为止又是80倍的酱油们高高在上,4倍的金融地惨们一路向下(神经病一样的大A,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种歇斯底里?),市场撕裂的无以复加,很多夹头们都精神分裂了(参见市场进化论内容入关论、市场进化论及水漫金山论——近期三个论点概述)说一说市场行情极端化时候的一些现象吧。一、07到08年的极热转极寒。磊哥最早做“投资”还要从07年市场大热开始,这个热度经过室友一传导,竟然传到到了还在上大学的我身上,脑子一热就投了进去,当时钱不多,就块,还是一分一分的业余省吃俭用、兼职打工攒来的一点钱,记得当时没敢买股票,先买的基金,买之前还真是做过功课的,知道什么是股票型基金,什么是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又看不上,因为想搞一把嘛,把电脑CRT显示器换成LCD的,所以记得最早买的一只基金是华安宝利配置,一只混合型基金,还看了基金经理袁蓓的简介,头像很漂亮,是一位美女基金经理(青春岁月嘛,你懂得),业绩也很好,记得当时还是五星级基金经理,任期三年回报将近%,你说我为啥现在还记得这么清楚?因为对于当时的我来说,那都是命根子啊!当时做半天家教一小时才20元,图书馆做工一月才元,周末发个传单才30元,暑假打工一天才50元,这区区元你说是什么,那是一堆金子!

估计老韭菜们一看到这个时点就笑了,这要是都能赚钱那就见了鬼了,果不其然,虽然刚买入两个月还赚了几百块,不过已经是强弩之末了,正喜滋滋的计算着换多大尺寸的显示器的时候,中石油大哥上市了,大盘见顶了,而且到处都是巴菲特减持的消息,然后知道了一个号称‘中国巴菲特的’的人,在电视上大放厥词,说股神根本不懂中国的股票,13港币就减持,少赚了几百亿云云,现在一看到这个家伙我就知道经典的反向指标来了,虽然后来他对自己的投资体系有所调整进化,有很大进步,但是据说还是一贯的打哪指哪,这不,前一阶段又募集了几期基金吧,看路演内容应该是要干医药和科技了。营销水平很不错。言归正传,其实我还是很感激这些指路人的,比如这个“中国巴菲特”以及真正的股神巴菲特,也是他们把我带入了门的,不过当时确实不懂啊,于是非常自然的,美国的次按危机演化为次贷危机,然后又搞成了金融危机,雷曼兄弟倒闭以后,金融系统流动性出现问题,又导致了经济危机,我的这笔投资,居然亏了一半左右!换显示器的计划自然是泡汤了,不过在我亏了30%以后,已经绝望之后,反而勾起了我研究市场的兴趣,接下来就说说那些光怪陆离。第一个自然是群体性的疯狂了。首先那首经典的“死了都不卖”我并没有听谁唱过,可能那时候我自己也是投资孩童期的原因吧,但是磊哥有一个看新闻的习惯,记得当时07年底吧,几乎所有的财经新闻都是猜测上证指数何时上一万点,当时电视上一个嘉宾给我的印象很深,名字我忘了,当时主持人问了几个嘉宾,都是斩钉截铁的说,很快上万点,轮到问他,咱们明年能到多少,他说了一个可能不会跟今年一样的收益率了,还表示谨慎乐观,跟其他嘉宾辩论了一番,然后主持人非要他说具体的点位的时候,他吞吞吐吐来了一个高点在点吧,观众席上居然响起来了热烈掌声。当时记得最牛B的两只股票就是招商银行和万科,几乎所有的基金都是重仓这两个,那时候说万科的空间会上万亿市值,跟现在说牧原将来扩产了如何如何简直如出一辙,我那时候还年轻,自然对此深信不疑,对了,还有茅台,其实当时茅台还真没有万科来的火热,涨幅也不及上面两个,倒是但斌把这个吹成了“皇冠上的明珠”,要一生持有,08年损失惨重,据说有客户还打了他,不过据他说是谣言,真相不得而知。另一个就是极高的估值了。我当时记得非常清楚,因为整个市场的平均市盈率超过了60倍,远远高出世界范围内的所有股市的估值了,而在年以后我对指数的估值超越60倍这一高峰不再抱有任何期待,但是没想到还是在年的某人治理下,创业板估值给搞到了倍!(关于那些年神创的记忆碎片)这个疯狂的时代我以后还会说,记得当时60倍的估值(还是动态市盈率,静态的话80多倍了)还有人举出各种合理化的解释,记得一个电视专家在央视上直接说,历史上60倍确实不低,但是你按照明年的动态市盈率不就40倍了吗,你看万科,招行都是%的利润增长!这样的话明年又合理了!(是不是跟现在的所谓科技成长股逻辑很像?)还有一位专家为了打消大家对于大小非未来减持的担忧,说现在的股市行情这么好,那些老板们减持的资金不放在股市还能去哪里呢,难道还买那些破房子吗?这里解释一下,当时房地产已经开始各种调控了,然后牛刀和时寒冰之流那时候非常火,记得还有一个谢国忠,整天说房地产泡沫很大,也是各种有理有据的论断,好像主要的一个是房价收入比,一个是房租房价比,谢国忠还对货币政策,世界宏观经济都做了展望,反正都是对房价悲观一片,对股市悲观的我好像还真没有看到几个人。对了,关于对股票估值的问题我记得还有一个事情印象深刻,那就是当时中国平安的估值问题,有人直接叫嚣:光是中国平安这四个字就值元,你看,是不是跟年的中国神车该值块(逻辑是一带一撸必须成功,是国家意志)完全类似?也跟现在的芯片要国产替代完全类似?这个话流行起来以后,我在基金吧里都看到很多人附和这个说法,好像中国平安最后还涨了不少,然后更加印证了这个说法,后来中国平安推出了0亿的增发预案,成为牛市崩盘的导火索,不过说真的,那种疯狂的景象一定不能持久,任何泡沫都有一根针在等着,一如年的神创,一如现在的酱油和芯片,可能还包括猪肉吧。记得当时还真有人说估值有点高,很多股票多倍市盈率了,按照正常的教科书的理论,需要多年才能回本,泡沫很大,然后立马就被旁边的人驳斥了,那人振振有词的说,你看看优质股万科、招商估值其实一点都不高,高的是一些垃圾股,垃圾股你不买不就是了吗,后来一段时间,垃圾股还真就跌了不少,然后万科、银行这些绩优股又是一波猛烈的上涨,但是这个时候,其实已经是最后的蓝筹启动,为牛市订上棺材钉的时候了,这个蓝筹最后一涨的理论可以说害了我,让我在年的股灾第一波的时候根本就没有跑,因为我当时持有的茅台才元不到,20倍市盈率,格力电器就更低了,不到15倍,不过这也促使我投资体系的快速进化,此是后话,暂且不表。所以,那次的牛市我虽然没有赶上,还沦为了接盘侠,损失了不少钱(对于当年的我来说),不过却从此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更重要的是,磊哥复盘了那个疯狂的时代以及接下来悲惨的一年以后,一直都对市场抱有敬畏之心,首先就是对有基本面的股价泡沫的警惕,另外尤其对瞎几把乱炒的行为恶心透顶,很多年后看到那些必然会对整体股民带来永久伤害的“黑屋类”们群魔乱舞的时候,我都会引用莎翁的一句名言:这场残暴的欢愉,终将以残暴结局。(未完待续)

磊哥自由

码字不易,捐款有礼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nlaia.com/wlxw/520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