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故事就是将世界不为人知的“内面”翻过来。而讲故事的人,则要踏上收集故事的旅途,把它们讲给更多的人听。
作为85后青年作家,林培源在新短篇集《神童与录音机》中,以个人命运为切入点,用灵动吊诡的笔触书写人生、故乡,以及人在处境中的挣扎,神秘的白鸦、留恋人世的邮差、借“烧梦”焚毁记忆的老人……一幕幕根植于本土土壤的荒诞悲喜剧徐徐展开。他以短篇小说作为观察世界和文学的入口,将目光聚焦于卑微的生命,令奇妙的想象和真实的感受共生,人性的美好和沉重的现实并存。
10月13日(周日)19:30-21:00,林培源将做客bookshop体育东店,与我们分享他的新书《神童与录音机》。
虚构世界的人
——短篇小说集《神童与录音机》创作谈
文/林培源
“我们的生活不就是这样吗?鸡毛蒜皮,重复拖沓,所有人最后都会让时间念成齑粉。如果不及时记录,就什么也没法留下。小说家这辈子要做的就是跟时间赛跑,看谁能跑过它,将它远远甩在身后。”
——《金蝉》
收录进这部小说集的短篇拢共九个,最早的几篇成稿于年,分别是《白鸦》《邮差》《秘密》及《消失的父亲》——如果读者仔细甄别,大可在字里行间嗅到它们在语言、结构和精神上的相近的气息。就像裁缝在同一时期裁制而成的一批衣物,线头与线头的缝合处,连针脚也是一致的。《白鸦》(《青年文学》年第7期)起始于我对某种小说“常识”的反叛。在它之前,我已经写了七八年的小说,循规蹈矩、老老实实地讲一个故事,不再是我追求的第一要务。请别怀疑,虚构领域也有它自身的“马斯洛需求理论”。许多人最开始从事写作,都源自一种强烈的表达欲和对某个文学源头的追溯。这个源头,可能是《红楼梦》,可能是《变形记》,也可能是《小径分叉的花园》。但凡能在我们心灵深处嵌下铆钉的作品,都有可能成为精神图腾。我们要么以它为荣,要么终其一生都在摆脱它加诸身上的印记。《神童与录音机》作者:林培源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年:-8-1我初拾小说时,受惠于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卡夫卡和上世纪80年代的先锋文学,真正写下的,却是一批以讲故事为主的“小镇系列”,它们脱胎于我生于斯长于斯的潮汕小镇,那时我
白癜风用药能控制吗白癜风有哪些类型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nlaia.com/wlxw/4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