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卫军:从胸外专家到蓝盔军医
在国内,寇卫军是响当当的胸外科专家,一年主刀的手术少说也有400台。
在南苏丹的瓦乌地区,寇卫军是当地唯一的一名心胸外科医生,倍受联合国官员和当地民众的尊重爱戴。
2012年11月,解放军155医院胸外科主任、47岁的寇卫军主动报名,成为了联合国南苏丹瓦乌任医院的外科医生,临床医疗组组长。
刚到任务区,寇卫军有些震撼,医院?只有彩超、心电图机等几件简单的医疗设备,几排板房和集装箱,就构成医院。来自中国的63名医护人员将坚守在这里。
“但是UN基地最高民事医疗官艾斯威娜(Asweila)女士却告诉我,这医院了”寇卫军说,因为这里虽然没有CT,但可以查心电图和超声,可以验血型、查血生化。而在整个南苏丹国内,连必须的医用氧气,都不能生产。
寇卫军在瓦乌成为了一位名副其实的全科医生,胸外、普外、泌尿,在战乱和医疗资源极度贫乏的南苏丹,寇卫军接诊的病人五花八门。“跟国内最大的区别是事无巨细,都得亲历亲为。”以前在国内,寇卫军的身份是主刀大夫,只在最关键的场合出现。而在这里,小到外伤伤口清创缝合,脓肿切开引流,都需要自己动手。
有人说寇主任干这些,是杀鸡用了牛刀,寇卫军听了呵呵一笑:“我不是牛刀,我是军医。”
任务区的情况,比寇卫军来之前想象得要复杂。到达任务区第二天,一名已经陷入昏迷的晚期爱滋病人就被送到寇卫军的面前。没过多久,瓦乌又爆发骚乱,一名难民双腿被子弹医院。外面啪啪啪地响着枪,寇卫军在手术室里一针一针地为难民缝合伤口。
“其实最难的还是没有检查设备,很多时候只能凭经验。”寇卫军说。简陋的医疗设备除了可以查明血型、三大常规和一些基本的生化检查外,别的就靠自己的经验了。有一次联合国基地的一名孕妇雇员突然倒在地上,意识不清,全身抽搐。“要在国内很简单,医生开几个单子就可以凭设备得出结论,但在这里不行。”寇卫军凭借20多年的临床经验,判断出可能是电解质紊乱,经过治疗很快转危为安。
寇卫军总是在说,自己岁数大一些,该多干一点,条件艰苦,让年轻人们多点时间轻松一下。几次跨国护送联合国危重病人,寇卫军都主动站出来,背着背囊蚊帐,乘坐闷热的军用直升机辗转肯尼亚,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确保了病人的生命安全,受到联合国的高度肯定。
他甚至觉得,相比国内高密度的手术来说,维和任务区虽然处于准战争状态,生活不便,但却为自己提供了一段时间来沉淀这些年来的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我小时候的理想是当航空工程师,可没想过当医生,更没想过会来非洲当医生。”寇卫军笑着说。
和蔼客气、技术精湛的寇卫军,甚至被当地民众所神化。瓦乌的圣玛医院,也会经常把寇卫军请过去,虔诚地听他讲课,手把手地培训医护人员。UN城附近的
巴比拉部落,因为寇卫军会经常来义诊看病,而幸福指数倍增。酋长拉比说:“如果让我为联合国画一幅肖像,我会画成寇卫军的模样。”
偶尔,寇卫军也会想家。想家的时候,寇卫军会一个人坐在宿舍里,静静地端详窗台上的那簇富贵竹,那是寇卫军的夫人,在2011年参加第8批维和医疗队时留下来。没想到两年以后,这盆翠绿的生命又传到了寇卫军的手上。
寇卫军打算把它继续留下来,留给下一批来接手的中国医生。“我走了,中国医生不会走。”寇卫军说。
赞赏
长按专家白癜风白癜风治疗最便宜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nlaia.com/wlxw/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