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莱 > 文莱新闻 > 国学知识与鸡有关的成语典故
当前位置: 文莱 > 文莱新闻 > 国学知识与鸡有关的成语典故
与鸡有关的成语典故
导语:作为十二生肖之一,鸡与我们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自古以来有许多带有“鸡”的有趣成语,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闻鸡起舞“闻鸡起舞”中的“鸡”是指鸡鸣,“舞”是舞剑、习武。它说的是晋代人祖逖的故事。祖逖胸情开阔,不怎么讲究仪表,但却胸有大志。起初他不喜欢读书,后来发愤攻读,学问大有长进。他与刘琨一道担任过司州主簿,感情很好,夜里经常同盖一床被子谈论国家大事,谈到激动的地方,即使是半夜也要坐起来。一次半夜里忽然听到鸡叫,祖逖踢醒刘琨说:“这是吉祥的声音呀!”边说边下床,走到院子里舞起剑来。他们曾经相约:天下大乱,豪杰涌现,若遇不到明主,他们就一道到中原去避难。晋元帝时,祖逖任豫州刺史,北伐渡江之际,他叩着船桨发誓说:“不收复中原而再渡江返回者,誓不为人!”渡江以后,他率领部下与石勒的军队相持,收复了不少失地,恢复了东晋黄河以南的许多领地。因而用“闻鸡起舞”形容有志之士及时奋发自励。
鸡犬升天“鸡犬升天”通常是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是晋代人葛洪《神仙传》中记述的一则故事。汉代淮南王刘安爱好寻求仙方神术,有个名叫八公的仙翁,传授给他炼制仙丹的办法。刘安炼成吃下以后,就在大白天升天而去。他临去时,将剩余的仙药放在庭院中,鸡和狗也吃了,就都升上了天,所以“鸡在天上鸣,狗在云中叫”。
鹤立鸡群“鹤立鸡群”中的“鹤”代表高雅,“鸡”意谓平庸。鹤立鸡群当然超乎脱俗了。这说的是晋代嵇绍的事。嵇绍是魏晋之际“竹林七贤”之一嵇康的儿子,他体态魁伟,聪明英俊,在同伴中非常突出。晋惠帝时,嵇绍官为侍中。当时皇族争权夺利。互相攻杀,史称为“八王之乱”,嵇绍对皇帝始终非常忠诚。有一次都城发生变乱,形势严峻,嵇绍奋不顾身奔进官去。守卫宫门的侍卫张弓搭箭,准备射他。侍卫官望见嵇绍正气凛然,连忙阻止侍卫,并把弓上的箭抢了下来。不久京城又发生变乱,嵇绍跟随晋惠帝,出兵迎战于汤阳,不幸战败。将士死伤逃亡无数,只有嵇绍始终保护着惠帝,不离左右。敌方的飞箭,像雨点般射过来,嵇绍身中数箭,鲜血直流,滴在惠帝的御袍上,嵇绍就这样阵亡了。事后惠帝的侍从要洗去御袍上的血迹,惠帝说:“别洗别洗,这是嵇侍中的血啊!”嵇绍在世时,有一次有人对王戌说:“昨天在众人中见到嵇绍,气宇轩昂如同野鹤立鸡群之中。”后来“鹤立鸡群”就用来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呆若木鸡
“呆若木鸡”这一成语与斗鸡有关,出自《庄子》和《列子》。据说,周宣王爱好斗鸡,纪子是一个有名的斗鸡专家,被命去负责饲养斗鸡。10天后,宣王催问道:“训练成了吗?”纪子说:“还不行,它一看见别的鸡,或听到别的鸡叫,就跃跃欲试。”又过了10天,宣王问训练好了没有,纪子说:“还不行,心神还相当活跃,火气还没有消退。”再过了10天,宣王又说道:“怎么样?难道还没训练好吗?”纪子说:“现在差不多了,骄气没有了,心神也安定了,虽然别的鸡叫,它也好像没有听到似的,毫无反应,不论遇见什么突然的情况它都不动、不惊,看起来真像木鸡一样。这样的斗鸡,才算训练到家了,别的斗鸡一看见它,准会转身就逃,斗也不敢斗。”宣王于是去看鸡的情况,果然呆若木鸡,不为外面光亮声音所动,可是它的精神凝聚在内,别的鸡都不敢和它应战,看见它就走开了。“呆若木鸡”本来是比喻精神内敛,修养到家。有人从中领悟出人生的大道理,认为人的处世如不断绝竞争之心,则易树敌,彼此仇视,如消除竞争的心理,自然战胜竞争的对手。“呆若木鸡”的意义逐渐演变为比喻人呆木不灵,失去知觉的样子,或形容人因恐惧或惊讶而发愣的样子。
山鸡舞镜曹操有个小儿子叫曹冲,从小聪明过人。曹操特别宠爱他,想立他为继承人。有一年,南方献给曹操一只极美丽的山鸡,可是它在殿堂上不肯鸣舞。众人束手无策,认为请曹冲来也许有办法。为什么这五六岁的孩子受人器重呢?前不久,孙权送来一头大象,北方人从未见过,很想知道它的重量,就是没法称。曹冲在边上如此这般说了一通,曹操觉得很有道理,就吩咐按曹冲的办法去称。曹冲命人把大象牵到空船上,看船吃水有多深,在船舷两边刻上记号。然后把大象牵上岸去,再拿粮包、石头装到船上,装到刻记号的地方为止。曹冲再让人把船上的粮包、石头分别点数,过称。这些东西的总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现在曹冲被请到殿堂上,他一看到山鸡,就命人取一面铜镜来。山鸡在铜镜前看到自己美丽的形体,仿佛置身于明净的湖面,居然连连欢叫、翩翩起舞。山鸡越舞越得意,竟不知停歇,直至倒地死去。成语“山鸡舞镜”比喻顾影自怜,自鸣得意。可惜,聪颖无比的曹冲只活到13岁便死了。曹操痛悼爱子早亡,失去了理想的继承人。
鸡犬不宁
鸡犬不宁,宁:安宁。形容骚扰得厉害,连鸡狗都不得安宁。[语出]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把一个地方搅得齑菜不生;鸡犬不宁。”
有一个姓蒋的人,祖父和父亲在捕蛇的时候被蛇咬死了,但是他却继续捕蛇。当柳宗元劝他不要在捕蛇的时候,这个人竟大哭起来,宁愿被设咬死,也不愿意放弃捕蛇。因为他必须靠捕蛇才能上缴官府的赋税。姓蒋的捕蛇人还告诉柳宗元说,如果他要是捕到毒蛇,命运就会比他的乡邻好多了。有的乡亲早已倾家荡产,食不裹腹了。差役们到进村子里收税赋的时候,横冲直撞,粗声叫骂,大打出手,乡亲们胆战心惊,苦苦哀求。这种场面连鸡狗都的不到安宁(鸡犬不宁),何况人呢!
带有鸡字的成语大全:捆鸡的力量。比喻体弱无力。
: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
:鹤发:白发;鸡皮:形容皮肤有皱纹。皮肤发皱,头发苍白。形容老人年迈的相貌。
:象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比喻投靠别人而得势的人。
:比喻微小的得失,无关紧要。
:比喻故意挑剔。
:鸡飞走了,蛋打破了。比喻两头落空,一无所得。
:走:跑。鸡乱飞,狗乱跑。形容因极端惊恐而混乱不堪。
:原意是因亲丧悲痛过度而消瘦疲惫在床席之上。后用来比喻在父母丧中能尽孝道。也形容十分消瘦。
: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
:比喻自知理亏,还要强辩。
:形容事物零碎细小。
:比喻无关紧要的琐碎事情。
:鸡叫时就起床。形容勤奋不怠。
:比喻吵吵闹闹,彼此不和。
: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
:比喻轻微而不被重视的的事物。
:鸡鹜:比喻平庸的人。旧指小人互争名利。
:鸡鹜:比喻平庸的人。旧指小人互争名利。
:凸胸驼背。
:比喻不同的书法风格。也比喻人喜爱新奇,而厌弃平常的事物。
:雉:野鸡。原意是晋庚翼把自己的书法喻为家鸡,把王羲之的书法喻为野鸡,以示贱近与贵远。亦比喻风格迥异的书法绘画等。
:封建礼教认为,女子出嫁后,不论丈夫好坏,都要永远跟从。
:指独腿站立的一种武术姿势。后也指用一足站立。
:呆:傻,发愣的样子。呆得象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
:斗:酒器。古人祭亡友,携鸡酒到墓前行礼。后作为追悼亡友的话。
:使公鸡相斗,使狗赛跑。指旧时剥削阶级子弟游手好闲的无聊游戏。
:一只鹤站在鸡群中。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超群出众。
:范:范式;张:张劭;鸡:禽类;黍:草本植物,指黍子。范式、张劭一起喝酒食鸡。比喻朋友之间含义与深情。
:鸣:叫;盗:偷东西。指微不足道的本领。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
:鸡啼狗叫彼此都听得到。比喻聚居在一处的人口稠密。
:怕失晓而耽误正事,天没亮就起身。
:皮肤发皱,头发苍白。指老人。
:形容行军纪律严明,连鸡狗都没有受到惊动。也指平安无事。
:形容屠杀残酷,连鸡狗都不能幸免。
:形容骚扰得厉害,连鸡狗都不得安宁。
:传说汉朝淮南王刘安修炼成仙后,把剩下的药撒在院子里,鸡和狗吃了,也都升天了。后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的人也跟着得势。
:形容乡村的安静生活。
:传说汉朝淮南王刘安修炼成仙后,把剩下的药撒在院子里,鸡和狗吃了,也都升天了。后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的人也跟着得势。
:现在形容彼此不了解,不互通音讯。
:指皇帝下赦令招安的消息。
:比喻困难大,波折多。
:木鸡:善斗的鸡,看上去象木头一样呆板。形容功夫到家。
:牛后:牛的肛门。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
:杀只鸡用宰牛的刀。比喻大材小用。
:用煮一头牛的大锅煮一只鸡。比喻大材小用。
:母鸡报晓。旧时比喻妇女窃权乱政。
:形容心里着急而无法可想的神态。
:杀鸡给猴子看。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
:卵:蛋。为了要得到鸡蛋,不惜把鸡杀了。比喻贪图眼前的好处而不顾长远利益。
:杀鸡给猴子看。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
: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
:山鸡对镜起舞。比喻自我欣赏。
:连捆绑鸡的力气都没有。形容身体弱、力气小。
:比喻气量狭小,只考虑小事,不顾大体。
:陶土做的狗,泥土塑的鸡。比喻徒具形式而无实用的东西。
:比喻不务正业。
:俗语。鸡没有偷到,反而损失了一把米。比喻本想占便宜反而吃了亏。
:指偷窃的行为。也指不正经的勾当。
:用泥捏的鸡,用瓦做的狗。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实用的东西。
:鸡肋:鸡的肋骨,没有肉,比喻无多大意味而又不忍舍弃的东西。比喻事情不做可惜,做起来没有多大好处。
: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比喻见闻狭隘的人。
:比喻器量狭小,只考虑小事,不照顾大局。
:断尾:断去尾巴。本指雄鸡因怕做祭祀的牺牲而自残其身。后比喻人怕被杀而自尽。
:一个人得道面仙,全家连鸡、狗也都随之升天。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系的人也都跟着得势。
:比喻贪小失大。
:斗:酒器。准备好一只鸡,一壶酒。原指对死者的祭奠物品,多用作追悼亡友之辞。后也指招待来客。
:指悼念故人,祭品菲薄。
:指着鸡骂狗。比喻表面上骂这个人,实际上是骂那个人。
:象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呆得象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
:呆得象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
:比喻旁敲侧击地漫骂,以发泄对某人的不满。
:戴雄鸡形的帽子,佩野猪形的饰物。雄鸡野猪皆好斗,古时以冠带像其形,表示好勇。
:指旧时剥削阶级子弟游手好闲的无聊游戏。同“斗鸡走狗”。
:斗鸡赛马。古代的赌博游戏。
:指旧时剥削阶级子弟游手好闲的无聊游戏。同“斗鸡走狗”。
:凤的羽毛,鸡的胆子。比喻外表英武而实际怯弱。
:①比喻具有微末技能。②比喻偷偷摸摸。
:比喻具有微末技能。同“狗盗鸡鸣”。
: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同“鹤立鸡群”。
:伶仃瘦骨,多皱的皮肤。形容年老。
:比喻才能出众的人沦落于平庸之辈当中。
:比喻攀附别人而得势的人。
: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同“鹤立鸡群”。
:鸡赶不上凤凰。比喻儿子不如父亲。
:比喻狭窄的度量,狠毒的心肠。
:比喻微小的得失,无关紧要。同“鸡虫得失”。
:把鸡吓得飞起来,把狗吓得直叫唤。形容乱成一团。
:把鸡吓得飞起来,把狗吓得到处乱跳。形容惊慌得乱成一团。
:皮肤发皱,头发苍白。指老人。同“鸡皮鹤发”。
:怕失晓而耽误正事,天没亮就起身。同“鸡鸣戒旦”。
:指胸怀大志、及时奋发的豪壮气概。
:比喻聚居在一处的人口稠密。同“鸡鸣狗吠”。
:比喻妇女勤俭治家。
:栖:居住。鸡住在凤凰的窝里。比喻才德卑下的人占据高位。
:形容骚扰得厉害,连鸡狗都不得安宁。同“鸡犬不宁”。
:形容极为荒凉冷僻。
:形容行军纪律严明,连鸡狗都没有受到惊动。也指平安无事。同“鸡犬不惊”。
:指人烟稠密。
:比喻微小的收益。
:比喻吵吵闹闹,彼此不和。
:比喻女子出嫁后只能顺从丈夫。
:看到鸡蛋,就希求蛋化为鸡,而来司晨报晓。比喻言之过早。
:醯鸡:昆虫名,即蠛蠓,常用以形容细小的东西。比喻眼界不广,见识浅薄。
:比喻宁居小者之首,不为大者之后。
:比喻宁居小者之首,不为大者之后。同“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母鸡报晓。旧时比喻妇女窃权乱政。同“牝鸡司晨”。
:母鸡报晓。旧时比喻妇女窃权乱政。同“牝鸡司晨”。
:母鸡报晓。旧时比喻妇女窃权乱政。同“牝鸡司晨”。
:佛教语。指认凡庸为珍贵。
:即汝南鸡。
:传说猴子怕见血,驯猴的人便杀鸡放血来恐吓猴子。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
:比喻惩罚一人以恐吓或警戒其他人。同“杀鸡骇猴”。
:比喻贪图眼前微小的好处而损害长久的利益。亦作“杀鸡取卵”。
:指殷勤款待宾客。
:比喻气量狭小,只考虑小事,不顾大体。
:指偷窃的行为。也指不正经的勾当。同“偷鸡摸狗”。
: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实用的东西。同“土鸡瓦犬”。
:古代认为雄鸡夜鸣为异常现象,预兆战事。
:用以比喻一人得势,与其有关者亦皆随之发迹。多含讽刺意。同“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指以次充好,混淆优劣。
:用杀鸡来警戒猴子。比喻严惩一个以警告其余。
:指简单的酒菜。同“只鸡斗酒”。
:指以棉絮浸酒,晒干后裹烧鸡,携以吊丧。后遂用为不忘恩的典实。
:犹指桑骂槐。比喻表面上骂这个人,实际上是骂那个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nlaia.com/wlxw/3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