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莱 > 文莱新闻 > dittojeff十多年以来的论坛博
当前位置: 文莱 > 文莱新闻 > dittojeff十多年以来的论坛博
以下为本人十多年以来发表于论坛博客及微博上的言论节选集
*房子么大致就两种状态:一种状态叫上涨状态,一种状态叫待涨状态。
*真的疼是叫不出的,真的T杀是无声的,上海房价太仁慈,就该直冲7.5万,百姓为何对房价怨声载道?因为太便宜,人就是矫情的动物,价格若设定在他踮一踮脚能够的到的地方,他就始终觉得贵了。索性踮脚也够不到,也就没声音了。(写于年)
*陆家嘴的房子达到6万每平方,而这些市民的一套50平米的房子竟然能租出每月1万时...(写于年)
*上海内环线的房子本来就不是给普通百姓准备的所以请别再说老百姓买不买得起了
*但如果说涨到7万一平米,然后跌到6万一平米后稳定,那么你在1万一平方时因为害怕跌而没买岂不是显得很愚蠢么?(写于年)
*总之,房价和你的可支配收入,永远保持在看上去是天文数字就对了。
当初20万的时候是天文数字,现在万的时候仍然是天文数字,
哪一天我们的收入水平达到了不把万看在眼里的话,
那么房价只能是0万了。这才是正常的。(写于年)
*有个成语叫做坐吃山空,其实,以人的短暂一生来说,坐吃
山空是没有可能的,毕竟是山,但有了通货膨胀,别说山了,坐吃
海都空。所以古人说坐吃山空的时候主要是为了感慨通货膨胀的
*对于这些生活窘困的小市民,一旦得知拆迁,那还不是要打破头也要争取个天价补偿.毕竟对于他们也许这就是生活的转折点.会如愿么?会的,得到程度不同的天价补偿,但是,钱哪里来呢?印啊~~~(写于年)
*表弟一直想买房打房价究竟跌了没,还要跌多久
我回答他:若媒体说房价在跌在调整:那么房子总价正以每天
增加约一百元的速度上涨。若媒体说房价有回暖迹象:那么房子总
价正以每天增加约一千元的速度上涨。若媒体说房价在涨:那么房
子总价正以每天增加约一万元的速度上涨。
*其实并不是房价高得让“穷人”买不起房子,而是开发商压根就没
给“穷人”造过房子。否则电梯要了干吗,独立的厕所厨房要了干
吗,世界上哪个地方的“穷人”厨卫不是合用的?
*高房价是“跌”出来的,越“跌”越高。媒体今天告诉你跌明天告诉
你跌,跌了一整年后,回头一看,还是涨的。
*百姓拥有商品产权房的历史大门即将关上,还留了条缝隙;对
持币者,如果还买得起房,挤的进的就挤,挤不进的就静静等待新
的美好时代的到来:人们将不再热议商品房买卖,至少不再热议核
心区域周边的商品房买卖,他们将只会热议房租的高低。
*很多人总不屑:那也仅仅打平通胀而已。我想说的是,能打平
通胀那已经很了不起了。房子(地段尚可的)不是我们最好的朋
友,最好的选择,但遗憾的是,几乎是我们唯一的朋友。
*很多年轻人,不愿当“房奴”,却当了旅行奴,摄影奴,车
奴,奢侈品奴,晒奴,积蓄被侵蚀光,回头再看房子,30平的嫌
小,50平的嫌没有电梯,于是抱怨政府,啊,房价是年轻人不能承
受之重。年轻的人们,既然你不愿意先苦后甜,主动选择了先潇
洒、先甜后苦,那么如果苦了就别去抱怨。
*从前万元户也是以为这辈子靠吃这一万元的利息都足够了。
*那些有前瞻、有勇气、有判断力、有执行力的,在中国崛起之
际把握住了时代脉搏的群体,硬是让无良的小编翻译成了“即得利
益者”
*为什么买房不能等,只能是每个现在呢?即便在低弥的市场也
一定不能等呢?因为房子一旦开涨,是不会给你有反应时间的,噌
一下直接涨过头!啥叫涨过头,就是涨到的那个价格即便阴跌一两
年也比没开涨之前要高的多,所以房价一旦开涨,你根本就失去了
操作的余地~
*某人问:房价什么时候会涨?我答:已经涨好了。又问:什么时
候涨的?答:昨天晚上。
*某晓松发表于四五年前的一篇劝年轻人不要买房的文章,说要买梦想要追求诗歌和远方,我两年多前加以批驳与质疑。这些年听了我而房的年轻人都乐了,听了某晓
松的年轻人则只好继续用远方与诗歌来安慰自己:我们是走内心的~
*在很早以前,10元钱叫大团结,一张大团结是可以请一桌了。
*我们这一代还处在想买还能买的阶段,下一代,就进入租房时代了。(换句话说,有人问我这房价究竟要涨到什么时候,我的回答是:不排除贯穿我们这一代的一生。)
*强者恒强,沽空上海恒错误
*为何只有人谈论虚高论,而从没有人谈论虚低论?我觉得上海的房价并不是虚高,而是虚低。(写于年)
*有个蛮流行的小故事,一个中国老人和一个外国老人在天堂相遇,
中国老人说我攒了一辈子的钱,昨天终于买了套房子,
外国老人说我昨天终于把20岁时买的那套房子的钱还清楚,
可见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房子始终和一辈子或半辈子的收入挂钩。
*赚的到钱的地方人必定多,人人向往,房子的需求量也大,
各种消费、需求大,是良性循环的。
其实说穿了,人还是群居动物,
在太空中俯瞰世界夜景,你会发现,发达的地方灯光耀眼夺目彻夜通明,而这些发达的
地方以点状分布。不是以片状态分布。
*买房这个事,意识对则步步对,你在漫长的调整期间淘了套房子,而后最终给你的回报是大涨,于是下一个调整周期你又有兴趣淘房,最终又是大涨。
而如果意识错则会步步错,意识上觉得楼市是有泡沫的,于是在调整期会选择乐观得持币观望再观望,等大涨了又说泡沫更大了迟早会破灭,接着又一次调整周期来临的时候觉得自己又对了:就说泡沫会破灭的吧急什么,于是再次选择持币观望再观望。低了还想等更低,直到下一次瞬间暴涨再次傻眼。
*交通会无形地抑制中心城区的扩张。那些认为上海土地多的是,高楼想盖多少盖多少的认识是很狭隘的。
*要找一套没有明显瑕疵的房子太难了.是的,问题就在这里,好的房子已经几乎成了非卖品.不仅是拥有好房子的业主惜售,包括有实力的KFS也提出了非卖品的概念.采取了只租不卖。
*比如一套内环的100平方的房子.它代表的究竟是什么?仅仅是一个商品,一个自买的那天起就不断折旧的物品么?可能没那么简单,我认为这样形容更贴切,就是享有在内环居住100平方的权利.就这个权利而言,其价值是不断攀升的.
*城市的土地是无限的也是有限的.
无限又分为两个层面
第一层面:他可以将城乡结合部也归纳为城市,而新的城乡结合部将在下一次的城市拓展中成为城市的一部分.
第二个层面:容积率,高容积率可以让城市站立起来
有限是指什么呢?
交通,交通束缚着城市的无限扩张
容积率的拔高也是有瓶颈的.如果车堵到不如步行的地步,那么容积率的拔高也就没有意义了.
*上海的楼市,需求太大了。有的时候并不是因为昂贵就失去了需求,举个不恰当的例子,毒品昂贵吧?如此昂贵的东西也只有富翁才有资本堕落吧?需求范围应当很小吧?错,无论什么阶层都有吸毒。即使最底层的人也有吸毒的
*年50万的差别不再是差别
年万的差别不再是差别
年万的差别不再是差别
*房子增加税收了,百姓无根据的认为这会导致房价下跌,所以举双手赞成.大排量汽车增加税收了,经销商把税收加给了下家,大排量汽车一夜间价格上涨.按照百姓的逻辑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因为大排量汽车的税收增加了,所以大排量汽车价格要暴跌了.
*人们往往拿着过万的月收入心想:我都买不起,老百姓他们怎么买的起房呢?房价虚高啊!房价与收入不成比例!事实是:月收入过万的其实就是老百姓.这是通货膨胀引发的误解.
*土地,空间是会随着人类生存空间的压缩以及城市化,密集
化,而显得越来越珍贵.其实如果我提个小小的要求,只要在
市中心给我套类似农村的房子就可以了,占地1亩就行,房子盖
的乡气一点无所谓,但事实上实现这个愿望,上千万也搞不定.
而在农村这样的房子只值10万,这说明什么已经很明确
了,真正昂贵的不是房子本身
*永久产权使用权的房子,市场价格是有的,并非是无穷大,也就是说市场价格受永久两字的影响,但并不直接取决于永久两字.同理,中国楼市的价格会受70年说法的影响,但并不直接取决于“70年”
*房子会够吗?不会够,仅仅是无奈我们才选择了小房型,如果这套平的大平层不是多万,而是万呢?你不会去追求么?所以够是肯定不够的,只是价格的昂贵压抑了我们内心真实的向往而已。
*地段,地段还是地段,这话普及很广泛,但每个人的理解是不同的。我的理解是:位置位置还是位置。从大到选哪个城市为位置,城市里的哪个路段,小到选哪个小区的哪幢楼,那都是位置的概念。
*楼价上扬,那些太太炒房团,不懂经济理论的人只要入市也赚钱,于是那些自以为明智的人就裹足不前了
*地产有核心辐射论之说,也有板块论之说,依我看应该是核心
辐射作用串联下的板块论更为贴切。
即大的基调由核心导向,区域细分会呈现不同亮点。
城市,一方面是强者恒强的核心通吃局面。另一方面是永远为效率至上的变通妥协。
*房子的价格高昂仅仅只是表象,其实质是残酷的,就是这个城市的生存空间更不容易争夺到了。城市更趋向精英化,门槛更高,城市壁垒更高。
*这个年代,对于房产困惑的人群不计其数,对于命运的困惑人
们会去烧香,会去找牧师。
而对于高房价的无奈呢,能抚慰房价带来的伤痛的牧师又在哪里
呢?于是牛刀出现了,叶某出现了。他们和牧师做着同样的,抚慰
伤痛的工作。
当你遇到伤痛的时候,会这样抚慰你:没什么,房价终将崩盘,而
你其实是幸福的,你没有卷入其中,恭喜你。于是你沉浸在这个营
造的虚无的小幸福中,但现实却没有得到任何的改变。
*黄金保存和保管是有成本的,房子并非永恒耐用但有租金收益
*人生是需要规划的。不光要规划悲观预见下的对策,也要规划
乐观预见下的对策。
*电台有时会惯用两种模式
一种模式是:借路人甲的嘴说话,
另一种模式是:记者给什么什么算了一笔帐。
第一种模式的潜台词是:这是路人甲的观点,说错与本台无关,
第二种模式的潜台词是:这是记者算的帐,记者是新闻系毕业
的,不是数学系金融系毕业的,别苛求结果的准确性。
*早上开车的时候听到叶某就加息发表看法,说到温水煮青蛙的观点。
我却想说温水究竟煮着哪只青蛙呢?
我看是煮着持币待购的青蛙,政策的关怀温暖吧,加息映射的房东
增加的成本,开心吧。
先前急切想要择机入市的持币者,是否因为这一丝丝的温暖,开始
不再急切了呢,开始享受温暖了呢?
这就是温水煮青蛙。
可以预见在下一波上涨来临之前,舆论以及政策面始终会为维持这
暖人心的温暖。
过程还是老样子
1.楼市无人问津,持币青蛙说:叫你Y的买房,买房买成房东。
2.房东调高售价,持币青蛙说:有价无市有什么用,你挂10万单价好了。
3.上涨已经完成,持币青蛙再次高呼泡沫期待政府的再次救赎。(写于年)
*一小孩对老师抱怨:我肚子咕咕的叫,好难听。
那么作为老师作为家长应该再深入问一句:你早饭吃了么?
如果小孩没有吃,那么作为老师作为家长应给小孩吃个包子味点食
物才是正解。
结果老师直接给小孩一个耳罩,并说,这样就听不见难听的咕咕的
叫声了。
同样的,关于老百姓关心的房子的问题。民众的呼声是什
么?是:“房价太贵。”
那么作为家长是否应该深入问一下:房价贵怎么你了?百姓回
答:“我需要更多的面积来改善生活,所以我要买,而高房价让我
成为我购买的障碍和负担,让我无法实现增加面积的愿望,让我无
法实现改善生活的愿望。”
如果百姓拥有了足够舒适的居住面积,那么外面房价高不高又有什
么关系呢?
所以其提出的本质不是房价高,而是面积不够用,
那么就该在扩大供应方面做文章喽。
屡屡在抑制需求方面做文章是什么思路?是何解?
*商住两用楼么,作为住宅,楼梯里会时常碰到快递,作为写字
楼,楼梯里会碰到穿睡衣溜狗的阿姨,属于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类的
*买房代价既然如此高昂,租不是很好么?为什么一定要选择买
呢?无非是希望房子成为自己的资产、家产的一部分,既然想要得
到的是家产、资产、想要得到是财富,当然不会太容易的。
*人人住弄堂不会有疑问,部分人住进了6层楼房,就会有疑
问,人人住6层楼房不会有疑问,部分人住进了板式电梯房就会有
疑问,将来会不会有部分人住进有SPA阳台的房子呢?会,又有疑
问!其实目前的房子有多样梯度,真买不起房的不多,只是都嚷着
要住大宅好宅!他有我没有的话不公平,房价太贵!或惩罚住大宅
的
*人生就是一场妥协,什么可以妥协什么不可以妥协的认识差异
造就了不同的人生。
*如我常说的那样,高房价是“跌”出来的,连“跌”5年价格翻
番。对于持币观望派,无非是从鸵鸟到接受现实的过程,舆论唱跌
让鸵鸟们相信即便挂的价格再高,也是有价无市,随你挂10万单
价,卖不掉就是白搭。直到成交放量,鸵鸟们才会惊讶于上涨已成
事实。所谓低弥就是鸵鸟们被洗脑暂时无视上涨的事实而已。
*最近刚看过电影蓝精灵,喜欢格格巫这个角色:心怀梦想,并
为了梦想百折不挠。为人乐观而有幽默感~
*这才是最终的结局:只有人评论房租,没有人再评论房价。凡
是还在讨论房价高低的城市只能说明房价还太低。
*从前,有一群人拿着买馒头的钱站在金铺门前掌柜的问:“排着
干吗?没馒头卖啊。”排队的回答:“我们乐意排着,你瞧根本没人
买你金子,金价要崩盘喽!”掌柜的与排队者相互看热闹,彼此在
猜想对方的不堪中找到了乐趣,社会一片和谐。这大概就是楼市
限购的意思和初衷吧
*很多人觉得将来独生子女都有多套房,房子多得卖不掉,
结果10到15年后医学取得重大突破人均寿命提高到岁,爷爷一
辈没走,还要请俩保姆,爸爸妈妈辈70岁发觉人生才开始不禁打起
了住别墅的念头,这时国家独生子女政策又有了一定松动,很多人
开始考虑生二胎.......(写于年)
*感叹陆家嘴的夜如此璀璨,CBD的高楼群,最美的不是高楼本
身,而是除装饰性灯光以外的灯光。如烟火般绚丽,但这绚丽比烟
火更多一层坚定,不是昙花一现。
*还想着买呢?现实点,想想怎么租吧!有住处就行,群租也是
一种居住状态!
*最终的结局是租房时代的到来,丈母娘会问:要娶我女儿?请
问,你房子租在哪儿?多大?租房时代到来,人们会忘记房子竟然
是可以买的,房子这事,只要还有人在讨论买,就说明房价还太
低。
*房价高的区域(比如一线城市,比如内环以内)未必有泡沫。
房价低的区域(比如三线城市,比如郊环以外)未必没有泡沫。
*欧洲的某城堡一美元就可以买。但百姓买得起嘛?因为买下后
你要承担每年修缮的费用,而这正是政府希望转嫁的。给你个你拥
有该城堡的虚名实则有各种限制。同样如果房产税奇高严苛到异
常,那么房屋属性就发生变化了,房屋表象是业主的,而实际是政
府部分控股的,而百姓则依然买不起。
*通货,通用货物。如大米,羊毛围巾,矿泉水,汽车,地段好
的房子等。这些有广泛需求基础的东西。通货膨胀,是指这些东西
相对纸币的价格膨胀。要抵御通货膨胀,方法是囤积通用货物。但
遗憾的是适于囤积的东西并不多,霉米蛀围巾废汽车没人会要,而
地段好的房子,N年后依然是地段好的房子。
*黄金是不是通货?不是,衣食住行等等中不占有任何不可替代
的地位。供应也远大于事实需求,但它有个极端的属性,一种最适
合囤积的物品。永不变质。那么怎么诠释黄金呢?便于理解一
点:一种价值亘古不变的恒定的垃圾。当然它肯定不至于是垃
圾,在电子元件等方面还是有些许不可或缺的用途。
*有人说房价可以由有钱人决定,房租的多少一定是由小白的支
付能力决定的。错,小白决定不了,小白只能决定究竟住30平还
是15平还是5平还上下铺,别觉得租住30平老公房的小白其极限支
付能力就是元,真要说极限,那么其实是5平米元才是其
极限
*进口车价格昂贵,尤其大排量进口车,价格是国外价格的数
倍。人们很容易理解,因为征税高,尤其对大排量的征税高,所以
价格也就贵了。但这事儿摆到房子上,人们怎么就不理解了呢?怎
么就会天真的认为调控税收越高房价就越会下降呢?
*我说过:请珍惜那些还能用货币兑换到房子的年代吧.其实房子
或许真没涨,仅仅是房东不愿将房子兑换为货币,如果你一定要用房
东所不喜欢的货币去强行兑换他的房子,那房东只能说,你得用许多
许多货币.多到他自己也觉得有点不好意思的程度才行.这,就是房价
暴涨表象背后的真相.
*专家认为,北京、上海买房最安全,一线城市最安全。好
吧,专家难得说对一次。
*不是早就告诉你们不要买欺房,欺房不靠欺骗还怎么赚钱。
*现金为王?现金为寇?当遇到某些固定资产急需转化为流动性
时,那么拥有足够承接力的现金确实有一定的话语权.但若这个话语
权所够到的利益不足以覆盖之前贬值的风险敞口,那就赌输了.06年
执意持有现金等房价崩盘的人,终于等到09年大跌之时,才发觉还不
如当初06年高位买入来的强.
*曾有个话题,说到我们的下一代,每人都有多套房,房子就会
过剩,呵呵,下一代若生了三个呢?生的那三个,也打算生三个
呢?(医疗进步,老一代寿命又延长趋势)12套房也不至于过剩吧。
*保守人士其实都是赌徒。
*楼市有温和上涨的动力,货币有温和通胀的需要。两个温和叠
加,就成了暴涨。
*房价的上涨步骤1.某单元卖万,但几乎有价无市。2.有价
有市起来。3.这价格仍有,但需要点运气。从万有价无市到5
00万极难买到,事实上普遍成交价是:万涨到了万,近2
0%涨幅。但人们会安慰自己:两年前就号称卖万,现在运气
好还能买到万出头的,说明没涨过
*持币观望者的借口很多的,比如,某某盘要开了,等吧,比如
某某盘明年开,我已经要了两个号了。比如某某盘我已经要到号
了,而且对方销售经理也答应我了等下开盘的时候给我优惠价格。
到了开盘。还是没买,原因是开发商开的价格太离谱,所以要再看
一看。
*三四线城市的住宅往往供大于求,除了春节。
*最近很多人沉迷于一款付费网络游戏,这款游戏,互动感做得
是不错的,而且省去了以往网游枯燥的升级打怪环节,改成直接下
副本开宝箱,通常boss级的宝箱会比较丰厚,副本的名字叫群,游
戏的名字叫抢红包~如此拙劣的游戏居然吸引到全民沉迷,说明问
题的关键还是看谁能有权利把游戏币直接改成RMB~
*保险的设计逻辑其实和彩票是有相通的,DS是很寄予希望
的,所以买保险买彩票属于一种DS习气。
*对于房子会有很多种侧重面的描述,比如一套两房,比如一套
大面积的房子,比如一套一手房,比如一套采光不错的房子,比如
一套视野不错的房子,等等,这里面我们得把钱尽量用在不容易变
质的方面。
*你若喜欢面积大的房子,你买了,那没问题,因为你卖出的时
候也可以引以为豪的向下家介绍:看,我这房子面积够大吧?但你
如果喜欢一手房,你买了,这就有些问题,因为当你卖出时,当你
想介绍这套房当初另你在意的那个特点:“一手”。这个特点居然完
全不存在了,消失了!
dittojeff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nlaia.com/wlxw/3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