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莱

成语解剖室丨牛刀小试的牛刀,长什么样


今天我们来看个新词:

牛刀小试

这个词真的不是出自哪个朝代屠宰场的故事,

而是出自北宋著名吃货大文豪——苏轼!

成语出自他送给好基友欧阳主簿的一首诗,原文是:

“读遍牙签三万轴,却来小邑试牛刀。”

——《送欧阳主簿赴官韦城》

成语本身的意思是比喻有大本领的人,先在小事上试一下身手。

当年苏轼听说博学的好友欧阳要被调到西边的小城韦城任职,十分不舍,于是爆肝连写四!首!诗!以送别好基友。

有才,任性!

等等,“牙签”是神马?

“牙签三万”最早是由“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道出。这个可不是我们现在说的牙签,而是古代悬在卷轴端的小签,就跟现在的便签差不多。是古人写文章时的标记神器之一。

贴了三万个标签的欧阳主簿显然是个学霸,今天可以称为学术大牛,在当时则被苏轼比喻为牛刀。

那为什么牛刀可以比喻大本领呢?难道只是字面意思?

其实这事儿还真是有点历史渊源。

《论语》中记载,早在春秋时代,儒家先圣孔夫子就说过“割鸡焉用牛刀?”那会儿就用牛刀比喻某人是大材器,流传至今。

还有经常觉得“除了曹植我在宇宙最棒棒”的谢灵运,也曾说过“譬割鸡之政,亦有牛刀”这话。

那说来说去,牛刀到底是啥样的?

当然不是上图这么凶残。

牛刀,也就是宰牛的刀,刀身不长,却锋利无比。在汉末魏晋墓的壁画中,它是这样的:

还有这样的:

可见一千八百年前的人跟我们现代杀牛的方式也是基本差不多的,大的牲畜就用大刀砍,小的便用小刀切,看起来也没什么了不起的。

但是,牛刀里也是有“橙武”!

它就是传说中需要杀数千头牛才能华丽升级的:

千牛刀!

《庄子·养生主》中曾记载了“庖丁解牛”的故事,传说庖丁宰了数千头牛,可是牛刀却未曾卷刃,依旧锋利。

后来,“千牛刀”已不是专指宰牛刀了,只要是锋利之刀都可被称为“千牛刀”。

北魏之后,皇帝的贴身护卫都是带着锋利的“千牛刀”来防身御敌,所以皇帝的保镖们也被称为“千牛备身”。

就是这种朴实无华的刀,还出现过一把朝代更迭的钥匙。

最早被记载死在“千牛刀”下的,是南朝宋后废帝刘昱——一个凶残到变态的暴君。

他的堂姐是在南北朝名媛圈赫赫有名的“山阴公主”刘楚玉。

他的堂哥是因为残暴无道十七岁就“领便当”的前废帝刘子业。

不知是不是从小受这两位奇葩的影响,刘昱从小性格乖张、顽劣不堪。长大后更是喜怒无常,终日令人携带器具,以杀人为乐。更有甚者,这位暴君还在自己的办公大厅养了几十头驴和几匹马,每日屠宰好不快活。

这样的君主,他要活着,那别人就都甭活了。

终于在刘昱做皇帝的第五年,他见自家宰相的肚子又大又圆,便用笔在他的肚子上画了个靶子,拿箭就要射,还好被群臣劝住,最后演变成了一场射箭游戏。

胖宰相得以保命,却也吓得浑身虚汗。他深知不能再任由这昏君祸害人间,便收买了刘昱身边的二十五名侍从,准备伺机弑君。

同年的乞巧节,刘昱临睡前吩咐侍从说:“你在庭院里等着织女渡河,看见了立刻报告我,看不见就杀你。”

这句话终于成为了压倒他生命的最后一棵稻草。

七夕本是个浪漫的日子,但是那一天的仁寿宫的刘昱却绽放了漫身血莲。

那一年,他十五岁。

结束他生命的,正是那侍卫颤颤巍巍握着的千牛刀。

而这位绝地反击的胖宰相,就是在刘昱过世两年后称帝建国的齐高帝——萧道成。

这千牛刀斩断了刘宋昏庸无道的统治,某种程度上来说,也算是一把“正义之刃”了。

那么斩断之后,新的朝代会是一片歌舞升平吗?

南齐代刘宋,萧道成之子——齐武帝萧赜也曾带领百姓过了十年安稳祥和的日子。但是好景不长,在齐武帝去世之后,南齐皇帝昏庸无德、为争帝位骨肉相残。短短十年时间,皇位五次更迭,上位者除屠杀宗室的萧鸾,无一善终。

最终,南齐王朝仅仅在历史的长河中漂流了二十三载,便被时代的巨浪所吞噬,成为南朝四朝最短命的一个。

如千牛刀一般锋利的刀剑,世上比比皆是。但不论多么锋利的刀刃,终究斩不断人的贪欲。

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

撰稿丨忘书

人学网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治疗有效的方法
最好的白癜风医院是哪个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nlaia.com/wlxw/247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