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莱

这个国家从清朝开始依附我国,此国王可不是


北京扁平疣医院哪里好 http://m.39.net/pf/a_8812967.html

现在世界上保持君主制的国家并不是很多,在亚洲地区君主制度的国家主要是在东亚、东南亚一带,如日本、文莱、柬埔寨等国家,都有国王和王室,而且国王还拥有巨大的权力。而一般来说,国家的国王都是本国人,或者至少是本民族,也有属于国王的本民族名字。但是,下面这个亚洲国家,国王虽不是中国人,但是必须要有中国的姓氏和名字,而且没有还当不了国王。

这个事情还要从从清朝时期说起,当时一位广东的郑姓渔民因为活不下去,跑到了东南亚的暹罗讨生活。因为读了点书,很快在当地站稳脚跟,而且这个郑姓的渔民生了一个十分骁勇善战的儿子郑信。在当时缅甸王朝入侵暹罗,几乎占领全境,而郑信乘势起兵,赶走了缅甸人,建立了自己的王朝。

暹罗后世历史将其称为郑信大帝,而郑信在暹罗做国王后,就遣使向大清乾隆皇帝称臣,册封。乾隆一看是中国人做了暹罗自然很高兴,因此直接给了郑信册封,接纳其为藩属国。但是好景不长,郑信大帝在暹罗做了15年国王后,国内再次发生了叛乱,郑信的好兄弟暹罗人通栾发动政变,将郑信囚禁并秘密处死。

自己做了国王,后世称为拉玛一世。但是这个事情乾隆并不知道,而按照当时藩属国的规矩,换了皇帝要讲清楚原因,并且要得到大清皇帝的册封,否则就是政变了也当不了皇帝,就像朱棣派兵推翻越南篡位的胡氏一样。乾隆要是不承认你,分分钟就能灭掉暹罗。

因此拉玛一世很是害怕,知道自己不可能得到乾隆的册封,因为自己不是中国人。而此时暹罗的一位大臣出了个主意,为何不以郑信儿子的身份上书册封,这样不是顺理成章么?于是拉玛一世采用这个计划,上书乾隆称自己是郑华,是郑信的儿子,国内发生了政变,郑信被杀,自己继承王位。

乾隆一看是郑信的儿子,果然直接就准了。此后暹罗的国王一出生就会有一个中国名字,登基之后就要上报清朝册封,直到现在依然如此。如之前去世的泰国国王拉玛九世普密蓬,中文名字叫郑固,现在的拉玛十世中文名字叫做郑冕。

在中国历史上,提到姓,很多人会联系到《百家姓》。《百家姓》是一篇关于中文姓氏的文章。按文献记载,成文于北宋初。在宋代的《百家姓》中,郑姓排在第七位。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郑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子姓、姜姓、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周朝的郑桓公为姬姓郑氏得姓始祖。就郑姓来说,不仅是一个国内比较普遍的姓氏,而且还是一个亚洲国家王室所使用的姓。

这个国家就是泰国,不管是现任国王玛哈·哇集拉隆功(郑冕,拉玛十世),还是上一任国王普密蓬(郑固,拉玛九世),尽管不是中国人,却依然使用着“郑”这个中国姓氏。究其原因,则要追溯到清朝这一历史阶段。清朝时期,泰国当时被称为“暹罗”。公元年,清朝顺治皇帝在位时期,暹罗派遣使节到清朝进行朝贡,开始了两国的交往。公元年,原籍中国广东澄海县华富村(今汕头市澄海区上华镇)的郑信被立为暹罗国王,历史上称为吞武里王朝。

在历史上,郑信又被称为又称吞武里大帝、达信、郑昭、披耶达,属于华裔。公元年,郑信统一了暹罗,并且派使臣到北京,入贡于清朝。公元年,清朝认了达信建立的王朝,准许暹罗使节到清廷朝贡。在年(道光三年),清朝向暹罗国王拉玛二世赠送了“永奠海邦”的匾额。由此,暹罗或者泰国在历史上曾是清朝的藩属国。而就郑信来说,却于年4月7日,死于一次宫廷政变中。紧接着一个和郑信从小到大的好兄弟通栾(又名昭丕耶却克里)从战争的前线回国平乱,战乱平息之后,结果通栾自己当上了新的国王。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郑信是中国人的后裔,加上和清朝的关系比较密切,并且,暹罗还是清朝的藩属国。所以在形式上,暹罗的国王需要经过清朝皇帝的任命。在此背景下,通栾这位新任国王有点心虚了,生怕当时的清朝皇帝乾隆不答应自己当国王。毕竟在乾隆在位时期,清朝的国力还是非常强大了。之后,经过手下大臣们的提议,通銮便以郑信之子郑华为名,上报清朝的乾隆皇帝,并且表示暹罗发生了叛乱,父亲郑信不幸去世,所以郑信之子郑华来继承王位。

最后,当时作为宗主国的清朝,原则上并不干涉藩属国的内部事务。乾隆皇帝得知是郑信的儿子来继承王位,自然也就不会多问了,当即同意了通銮(郑华)成为暹罗的新国王。自此之后通銮成为泰国曼谷王朝第一代国王(年-年),并且,曼谷王朝的王室成员的都以郑氏为王族中文姓氏,如拉玛一世名为郑华,拉玛二世名为郑佛等等。同时,拉玛一世、二世、三世、四世均多次向清朝朝廷朝贡。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nlaia.com/wlxw/1174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