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装周上坐在秀场里看秀的人分为三类:大模大样坐着的、举起手机狂拍照的、和拿着纸笔疾书的。第一类人一般是明星、设计师和VIP,他们是真正来“看”秀的;第二类人基本上是杂志的时装编辑和博主,他们用手机看秀就可以了;剩下的那群人就是时装买手和时装评论人了,对他们来说,光记住衣服的样子是不够的,还要记下货号等信息。
━━━━━
在外人看来,这几个人群中工作内容最难理解的可能就是“买手”了——其他的都能从字面意思去理解,但“买手”到底是干什么的呢?简单来说,你可以把它理解为一个“拥有销售能力的时装编辑”。跟时装编辑类似,他们会收到品牌邀请去预览下一季的最新设计,需要预估潮流,知道如何styling,最重要的是,确保在进货之后能卖出去。
但买手们之间也是有区别的。最常见的是大型百货商店的买手,比如老佛爷百货,他们需要根据当地市场的审美偏好,确定下一季从哪些品牌进哪些款式哪些颜色的货。也有和某个品牌直接是雇佣关系,或者合作的买手,他们只对接特定的品牌,但依然要对自己所在地的销售情况了如指掌。
群体最少的是“精品店”的买手们,他们可能不需要那么迎合当地市场的口味,而是可以适当建立自己的审美体系,甚至做到“培养”特定的市场,相应的,他们进的货就会相对小众或者说“限量”。
但无论是哪一类买手,都要想方设法保证自己进的货能够最大程度的“卖出去”。据说曾经有一季,某品牌的一件外套只被某个精品店定了两件,别的买手都没下单。最终品牌还是生产了这两件衣服,而在上线的第一天就售罄了——没错,有的时候做买手就像是一场赌博。
传统的时装买手一般都是科班出身,有时装设计相关的教育背景,或者较早地接触这个圈子,比如MariaLuisa。有时,靠着热爱和信念,也能在这个行业里成功,比如买手店“DressingForFun耍衫”的主理人艾卓,之前做的财务管理;时尚媒体Hypebeast的创始人马柏荣,之前是银行职员。
但明星经营买手店的轨迹并不在此列,这也是近十年内兴起的潮流,并被不断复制并证明成功的模式。最先这样尝试并以此立命的人恐怕是陈冠希,在他的品牌CLOT旗下潮流买手店Juicy里,你能找到不少“尖货”。紧随其后的是李晨,NPC的成功帮助他从单纯的艺人到“主理人”的快速转型。最近两年余文乐也顺势“下海”,他开的MADNESS门口也开始排起长长的队伍。
━━━━━
仰仗社交媒体的崛起,每一个具备粉丝力量的个体都在尝试将自己的品味打造成品牌,成为一个个极具个人化标签的买手。在社交网络上,人们希望能和自己的偶像或是单纯的“身上有得了白癜风怎么办从事白癜风的临床研究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nlaia.com/wlwh/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