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莱

习近平抵达斯里巴加湾,开始对文莱达鲁萨兰


国家主席习近平18日抵达斯里巴加湾,开始对文莱达鲁萨兰国进行国事访问。

当地时间晚6时50分许,习近平乘坐的专机抵达斯里巴加湾国际机场。习近平步出舱门,文莱政府高级官员在舷梯旁热情迎接。礼兵分列红地毯两侧。机场内外,中文两国国旗迎风飘扬。

习近平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向文莱政府和人民致以诚挚问候和良好祝愿。习近平强调,中国和文莱是隔海相望的近邻,也是相互信赖的朋友和伙伴,友好交往历史悠久。建交27年来,两国一直平等相待,政治互信持续深化,各领域合作硕果累累,为两国人民带来了切实利益,为本地区和平和繁荣作出积极贡献。我希望通过这次访问,传承和弘扬中文传统友谊,共同规划新时代两国关系发展蓝图,将中文睦邻友好关系提升到新高度,为两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

丁薛祥、杨洁篪、王毅、何立峰等陪同访问。

中国驻文莱大使杨健也到机场迎接。

习近平是在结束对巴布亚新几内亚国事访问、同建交太平洋岛国领导人会晤并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六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后飞赴斯里巴加湾的。离开莫尔斯比港时,巴布亚新几内亚副总理埃布尔率政府高级官员在机场送行。热情的巴新民众载歌载舞,表达美好的祝福。

文莱是习近平这次出访的第二站。习近平还将对菲律宾进行国事访问。

这是习近平作为国家主席首次访问文莱。此访也将实现两国元首短期内的历史性互访,共同为中文关系下一步发展作出顶层设计。

习主席到访前近一周,文莱已经做好准备

文莱,全名文莱达鲁萨兰国,又称文莱伊斯兰教君主国。在对文莱达鲁萨兰国进行国事访问前夕,11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文莱《婆罗洲公报》、《诗华日报》、《联合日报》、《星洲日报》发表题为《携手谱写中国同文莱关系新华章》的署名文章。

《星洲日报》的排版画面也很有特色,天安门与俯瞰文莱照片相结合,全无违和感↓

早在习主席到访前的近一周,文莱首都斯里巴加湾市的主要街道上就已挂起了中文两国国旗,文莱已经做好准备热情迎接中国朋友。

文莱王宫中正在进行欢迎仪式的彩排

东盟、石油、吴尊?真实的文莱是怎样呢?

那么问题来了,今天习主席即将展开国事访问的文莱,除了是东盟成员国,东南亚地区著名的石油输出国,以及有位国人知晓的明星吴尊之外……真实的文莱是怎样呢?如果你走近文莱,会看到什么?为什么文莱总有那么一点神秘感呢?

记者不妨先从在文莱皇家礼仪博物馆偶然看到的一件来自中国的瓷器花瓶说起。花瓶是作为友好交流的礼物,由中国朋友此前赠送文莱苏丹(国王)的。瓶身彩绘着一幅雅致的山水图,上方题的是《山居图》的字,记者观察认为有些符合文莱以及文莱人留给人们的整体印象以及和中国文化相通的交友之道:山居惟爱静,日午掩柴门,寡合人多忌,无求道自尊。晏鸟鹏俱有志,兰艾不同根,安得蒙庄叟,相逢与细论。

而我们刚刚提到文莱的博物馆,也有其特别之处。这里应该是世界上为数不多需要观众脱鞋进入的展馆,而出于尊重该国的文化、宗教习俗的原因,展馆中的展品也不能拍照,所以记者在这里附上一幅被允许拍摄的镇馆之宝——文莱苏丹登基时的御用座辇以馈读者,从中感受下这个世界上已经相对不多的君主制国家的文化风貌。

“丰衣足食、心态平和”是文莱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年发现了石油这份“厚礼”,因而曾经的小渔村文莱经济发生了巨变,也造就了如今文莱旖旎质朴的风光,纤尘不染的街道,设计精美的民房,以及谦和有礼的民众……也因此在这个“不差油”的国家里,油价只有5毛3分文莱元,约合人民币2块多,人们居家、开车喜欢把空调调到16度左右,这和室外热带的夏季蒸笼式气候形成了冰火两重天的极致效果。这是文莱人享受凉爽的生活方式。

而按说有钱任性,在外人看来文莱这个“富得流油”的国家,街上一定名车云集、到处黄金才是。现实情况并不尽然。Amn是当地一位普通的私营业主,自己同时经营着餐馆、从事公司职员和社会服务各种角色的工作。用他的话说,“丰衣足食、心态平和”是文莱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事实上,“不差油”的文莱街头,你能看到更多的是节能型或者实用的小型轿车。Amn告诉我们,文莱人认为,财富不应用于外在,文莱人买车更注重的是实用性和是否能和家人共同乘车共享家庭生活的那份快乐。因此一家有二三辆不同用途的车子在文莱人家是很常见的。

同样的,在文莱,你很难看到一家国际大牌云集的商场。不过下图这样的商场还是受到了不少文莱人的青睐。一看其中不乏熟悉的一些中国品牌:

除此之外,文莱给人的感觉更多还是闲适、清洁并且不乏烟火味儿。

文莱—中国友好协会会长FirdausRahman是土生土长的文莱人,不过祖籍福建的他会在自己的名片上写上大大的中文名字“杨家福”。在文莱,像杨会长这样很中国的面孔、同时中国口音的文莱人不在少数,也成为了文莱社会中华文化的一种存在方式。杨会长也看到: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文莱经济结构过于单一的弊端日趋显露。目前,油气收入还占到文莱财政收入的80%到90%,文莱人深深懂得,石油、天然气属不可再生资源,总有一天将开采殆尽。文莱政府为了改变经济过分依赖石油、天然气开采的单一格局,从80年代中期开始大力倡导发展多元化经济,力求逐步增加非石油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近年来文莱政府提出“宏愿”,重点完成从经济单一结构到多元结构的转化,因此文莱认为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与文莱推动的“宏愿”能够完成助力对接,正如习主席提到的,为两国关系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中国和文莱,两国是隔海相望的友好邻邦

中国首任常驻文莱大使刘新生表示,中文合作,空间广阔,文莱是亚投行21个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之一,同时对“一带一路”建设一直抱有积极姿态,希望借中国发展“东风”推进实现“宏愿”,促进经济多元化发展。

中国首任常驻文莱大使刘新生

刘新生:“刚好今年又是中国和文莱战略合作关系五周年,习主席在这个时间点上去对文莱进行访问,会对中文两国关系产生重大的影响。文莱宏愿发展战略,主要的目的就是要把文莱打造成从单一的经济结构转变为多元化的经济结构,他所以同我们所提出来的一带一路刚好相结合。所以现在文莱就是想利用一带一路,要扩大同中国这方面合作,那么这些年来,中文两国之间的经贸关系也在不断的扩大。”

截至去年年底,文莱在中国的累计投资达27.8亿,中国企业现在也对在文莱投资兴业兴趣日益浓厚。文莱本身因为发展经济的需要,不断深化与中国的合作。以文莱和我国广西的合作为例,年9月份双方签定《文莱-广西经济走廊贸易合作备忘录》。

刘新生:“比如文莱想通过经济走廊充分发挥文莱清真食品的认证业,文莱认证过的清真产品,信誉很高,同时利用他的资金充裕和联通广大市场优势,而广西则利用其地理和劳动力资源丰富,研发、制造、工艺技术先进等等优势,在农业、工业、物流、清真食品的加工,医疗保健、生物制药、旅游、电子商务等领域开展全面合作。到目前为止,短短几年广西和文莱之间的合作,不断推进,而且前景也相当良好。成为了合作的典范。”

中国和文莱,两国是隔海相望的友好邻邦。文莱自古便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研究,中国和文莱的交往最早始于西汉时期,宋朝时即有贸易往来,明代郑和船队也曾到访文莱,如今还被文莱民间亲切称作“郑和元帅”。明成祖年间,当时古浡泥国(文莱)国王访问中国,去世后葬在南京。目前,浡泥国王墓是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中文传统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我们用习主席在署名文章中关于两国交往的文字作为结尾:

文莱有句谚语:“没有相互了解,就不能建立深厚情谊”。中国人讲:“人之相识,贵在相知。”相信在两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努力下,中文友好合作关系必将谱写出更加美好的篇章!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央广记者:邢斯嘉、刘会民、潘毅、张明浩

央广编辑:马文佳、夏文、龚陶然(见习)

部分图片由中国驻文莱大使馆提供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nlaia.com/wlwh/510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