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莱

原创中国自由贸易协定战略的潜在经济影


李春顶1、郭志芳2、何传添3

(1、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CollegeofEconomicsandManagement,ChinaAgriculturalUniversity

2、浙江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浙江杭州,;

SchoolofEconomics,ZhejiangUniversityofFinanceEconomics

3、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研究中心,广东广州,;)

ResearchCenterforInternationalTradeandEconomics,GuangdongUniversityofForeignStudies

内容提要: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逐步构筑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区网络,是“十三五”时期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而大型区域贸易协定(Mega-RTA)的建设是其中的核心内容。本文构建了一个29个国家和地区的全球一般均衡大型数值模型系统,根据现有区域贸易协定谈判的现状将影响机制精确的建模到系统中,进而采用“反事实”模拟方法定量评估并比较了中国现有大型区域贸易协定谈判的潜在经济影响。模拟的结果发现:(1)这些协定都会提高中国的福利、产出、就业和贸易,其中贸易效应最强、产出和就业效应其次、福利效应相对较小;(2)协定其他成员都会获利,比较而言,经济规模小国和出口依存度高的国家受益更多,而中国在现有协定上的相对获益和贡献的份额决定了是谈判中的主导力量。

关键词:大型区域贸易协定中国数值一般均衡福利贸易

JELClassification:F53,F47,C68

一、引言

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是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地区和全球经济共享繁荣的重要路径。党的十七大将自由贸易区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八大提出了“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应对新一轮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的决定;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以周边为基础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十八届四中、五中和六中全会都无一例外的强调了要“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自由贸易区建设是其中重要内容。“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要“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提出“强化区域和双边自由贸易体制建设,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逐步构筑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区网络”。

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新一轮区域经济和贸易一体化的浪潮风起云涌,中国是这一进程中的重要参与者和有力推动者。目前,中国已经签署并实施的自由贸易协定有14个,涉及22个国家和地区;正在谈判中的协定有9个,涉及26个国家和地区,包括多边的区域全面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协定(RegionalComprehensiveEconomicPartnership,简写为RCEP)、中国-海合会自贸区(China-GCCFreeTradeAgreement,简写为CGCC)和中日韩自贸区(China-Japan-KoreaFreeTradeAgreement,简写为CJK),以及双边的与斯里兰卡、巴基斯坦、马尔代夫、格鲁吉亚、以色列和挪威的自贸区;正在研究中的双边自贸区6个,涉及6个国家,分别为印度、哥伦比亚、摩尔多瓦、斐济、尼泊尔和毛里求斯;讨论和研究中的自贸区1个,为亚太自由贸易区(FreeTradeAreaoftheAsiaPacific,简称FTAAP)[1]。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2],中国推动和参与的双边和区域贸易协定谈判将非常显著的影响世界经济,尤其是大型区域贸易协定(Mega-RegionalFreeTradeAgreement,简称Mega-RTA)的谈判。同时,中国的大型区域贸易协定是“自由贸易区战略”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也是推动新一轮开放,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增长的重要路径。但现有文献对中国大型区域贸易协定经济效应的系统定量分析及比较还很匮乏,多数是针对单个贸易协定进行的研究,不仅不够深入,并且在建模上也没有考虑最新贸易协定谈判重视新规则和制度层面开放的特点。鉴于此,论文对中国现有大型区域贸易协定建设的经济影响进行全面的量化评估,并比较不同协定的经济效应,为中国的自由贸易区战略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参考,同时也扩展和丰富了区域贸易协定的建模和量化研究方法。

根据中国现有大型区域贸易协定的建设状况,论文选择主要的四个协定进行系统分析,分别是区域全面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协定(RCEP)、中日韩自贸区(CJK)、中国-海湾合作委员会自贸区(CGCC)和亚太自由贸易区(FTAAP)。这四个大型区域贸易协定涉及了包括中国在内的31个国家和地区。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是由东盟提出并主导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安排,成员包括东盟10国和6个已经分别与东盟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即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东盟的计划是在协定达成后再商谈美国和俄罗斯的加入。RCEP的目标是消除内部贸易壁垒、创造和完善自由的投资环境、扩大服务贸易,将涉及知识产权保护、竞争政策等多领域,自由化程度高于东盟与这6个国家已经分别达成的自贸协定。目前,RCEP仍然在谈判中,但已经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有望能够尽快结束谈判并达成协定。中日韩自贸区包括中国、日本和韩国三个国家,于年3月启动第一轮谈判。但由于三个国家之间不和谐的政治和外交关系,谈判进展一波三折,至今仍没有实质性的阶段性成果,预计很难在短期内达成协定。中国-海湾合作委员会自贸区是中国和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商谈的自由贸易合作区,成员包括阿联酋、阿曼、巴林、卡塔尔、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6个国家。协定谈判于年开启,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中断,年重新启动,有望在近年内完成谈判。亚太自由贸易区是在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Asia-PacificEconomicCooperation,缩写为APEC)机制下21个成员参与的自贸区倡议,建设自贸区的愿景是在年APEC会议上提出,年APEC北京会议就《亚太经合组织推动实现亚太自贸区北京路线图》达成共识,年APEC秘鲁会议批准了部长会议提交的《亚太自贸区集体战略研究报告》,目前自贸区的发展仍然处于研究阶段,还没有开启谈判。

论文构建了一个包含29个国家和地区的全球一般均衡数值模型系统对中国参与的大型区域贸易协定的经济影响进行了评估。模型的生产结构为常替代弹性(ConstantElasticityofSubstitution,简称CES)生产函数,需求结构为二层嵌套的(Nested)常替代弹性(CES)消费函数,并引入了不同国家生产的同种产品异质性的阿明顿(Armington)假定。贸易结构中引入贸易成本,并且分解为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关税带来税收的收入,但非关税壁垒仅带来贸易的沉没成本。同时,模型通过引入“内部货币(InsideMoney)”构建了内生性的贸易不平衡结构。区域贸易协定通过降低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来影响成员和非成员相互之间的贸易,进而影响不同国家的国内生产、消费、福利和就业等。

二、全球一般均衡模型结构

本文构建一个全球一般均衡模型系统对区域贸易协定的可能影响进行“反事实”量化模拟。模型的基本结构是一个包含M个国家的经济系统,每个国家使用T种生产要素生产N种产品,其中,,。

生产结构方面,设定一个标准的常替代弹性(CES)生产函数,可以表示为:

[1]数据来源于商务部《中国自由贸易区服务网》,







































宁夏治疗白癜风医院
贵阳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nlaia.com/wlms/413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