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们知道央妈的主业是印钞,世界各地的草民都很盼望央妈放水,因为放水意味着房价上涨、股价上涨、地价上涨,几乎所有的东西都上涨,让大家显得很富。
在不断放水的过程中,天朝取得了很大成就,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成绩是不能否认的。
央妈放水真的那么神奇吗?显然是错误的。如果央妈可以点石成金,依靠印钞让全国人民都成为世界级别的富翁,大家躺在地上等着天上掉馅饼就是了,这显然是不现实的。是因为加入世贸之后经济潜力的不断释放,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带来了生产力的发展,让央妈高速印出来的纸张(如假包换,和本人从课本上撕下来的纸张一模一样)体现出了购买力,让每个人都变富。最明显的证据是,虽然央妈不遗余力地印钞,但加入世贸到年,本币兑美元的汇率保持稳定。
但是,年之后,为了推动房地产等资产价格,央妈奋勇印钞(降息降准),结果带来的是本币兑美元的贬值。这里的真实含义是,经济潜力已经下滑,无法给央行印出来的纸张注入足够的购买力。年本币兑美元出现了升值,虽然各有各的说法,但对资本流动的馆至显然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因为任何一国经济潜力的释放和衰退,都是缓慢的过程,都不可能像百米跑一样快速折返。即便一国进行深刻的体制改革,其潜力也有缓慢积累和释放的过程,何况,并没见到这种现象。
这一时期的央妈深受爱戴,对少数人来说简直比亲妈还亲,更有机构和很多人昼夜想的都是央妈赶紧放水。
但央妈也有变后妈的时候,当经济潜力下降、无法给央妈手中的纸张注入购买力的时候,她就会悄悄磨刀,磨刀的目的当时是想吃猪肉。
巴西是肉类出口大户,看看巴西央妈是怎么磨刀的。
年巴西经济增速开始回落,从当年的8月巴西央妈开始降息、泵水,到年10月的时候,经过10次降息,利率降至7.25%。、年巴西经济增速是多少哪?分别是0.9%和2.3%,看起来巴西央妈印钞推动经济增长让巴西人生活提高了(因为经济增长带动收入提高),但事实上不是这么回事:年1月2日,1雷亚尔等于0.美元,年12月31日是1雷亚尔等于0.美元。假设人们的收入增长速度与GDP增长的速度一样快,年年薪1万雷亚尔的人,到年就应该是雷亚尔。但在年开年,雷亚尔等于美元,到年底,雷亚尔却等于美元。这就意味着两年多的经济复苏之后,人们收入的实际购买力却是下降的。这种下降当然通过通胀来实现。
每当央妈印钞的时候,口号都是推动经济发展改善人们生活,但真实的结果是人们的实际购买力被削减了18.2%,锋利的小刀效果明显。
其实,这还不算什么,仅仅割掉了18.2%,还好说。
央行的一个周期通常有降息有加息,形成一个完整的货币政策周期,看看在这个周期中发生了什么。
巴西因为通胀高企,从年进入加息周期,到了年中,随着通胀高涨、汇率爆贬,巴西央妈忍无可忍,将利率大幅提升到了13.75%,本轮从年8月开始降息然后升息的循环结束。
年、年,巴西的经济增长率分别是0.1%、-3.8%,意味着年年收入雷亚尔的人,到年的时候成了雷亚尔。年12月31日,1雷亚尔相当于0.美元,雷亚尔相当于美元,已经不到年开年的一半,巴西央妈刀工娴熟。
在经济潜力下降的时期,央妈印钞等于磨刀,磨刀的目的当然是吃猪肉。
央妈姿态优雅地磨刀。
其实,巴西央妈虽然刀工娴熟,却未达到独步天下的地步,真正将刀功发挥到极致的人物是马杜罗先生。
6月9日当周收盘的时候,委内瑞拉玻利瓦尔兑美元汇率是万:1,到了6月12日,直接贬为万:1,相当于仅仅过了一个周末,贬值了8.2%。这就出现一个严峻的问题,无论是商业、工业和农业的企业与农场主,谁敢接受这样的纸币?谁胆敢接受,就意味着主动破产。当外汇和金银也被限制流通的时候,商店只能关门,企业只能倒闭,农场主也不会种植更多农作物,只够自己吃饱就可以了,因为种多了即便丰收,也无法出售,结果是腐烂变质,最后还是破产。
巴西央妈只是扒皮,虽然扒的这层皮有点厚,但马杜罗先生很省事,直接就“咔嚓”一声……。
在本世纪前十年左右的时间里,南美各国经济增长都不错,那时的人们估计也会对央妈印钞翘首以盼,希望央妈昼夜不停地印,央妈印钞的口号也很高大上,无非是推动经济增长、改善人民生活、增加就业,等等,但仅仅几年间,央妈就从印钞工改成了磨刀工,那些翘首以盼的人们估计只能遍体鳞伤地落荒而逃,委内瑞拉有无数人逃到了国外,巴西人现在还仅仅是开着卡车街头漫步,但落荒而逃的时候也不远。
一般人会都认为,央妈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就变成了后妈,是磨刀;诸不知,当一国经济潜力下滑之后,央妈加速印钞时连后妈都不如,简直是磨刀霍霍。
如松:起风了,印度哭了,中国会怎么样?
前面的文章说过,年全球经济同步复苏,但复苏的内在本质是不同的,美国是货币收缩但经济内在增长动力在不断释放,形成经济复苏;而其它经济体是降息放水、加杠杆推动的经济复苏。我们知道,这两种复苏模式是不可能长期同时持续的,当美元与非美货币的利差持续扩大的时候,必然有一方需要改变自己的货币政策并暴露出一系列经济问题。从现在的迹象来看,是非美货币和非美经济开始暴露问题,这在欧日和新兴经济体都有所体现。
由于使用货币扩张、加杠杆的手段推动经济复苏,已经让印度、巴西、阿根廷、土耳其、印尼等国的本币汇率承受了巨大的贬值压力,阿根廷更因此向IMF求救。当本币贬值压力不断持续的时候,通胀压力就会不断加大,让经济复苏功亏一篑。现在,这些央行已经从保增长转向保汇率、压通胀,货币政策开始转向加息,这会对资产价格和经济增长带来沉重的压力。
而印度和印尼央行更直接哭了。
印度央行的行长大人抓瞎了。
6月3日,印度央行行长在英国《金融时报》上发表公开文章,直接向美联储哭诉,呼吁其放慢缩表脚步。紧接着,印尼央行行长也公开呼吁美联储放慢缩表的脚步,也开始哭诉。
次贷危机之后,各国和地区央行大肆印钞,政府、企业和私人大肆加杠杆,人们认为钞票的性质等于纸张,央行可以无限地印下去,导致债务空前膨胀。当美联储开始连续收缩的时候,大家只有两个选择:要么继续印,让自己的钞票真的变成纸,最终的结局是通胀不断恶化、央妈“失业下岗”。这就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拉美危机时期在各国所发生的故事,各国换币像请客吃饭一样随意,每一次换币都是央妈先下岗然后再就业;要么跟随美联储进行收缩。可央妈以前曾信誓旦旦地说,居民部门还有加杠杆的潜力,现在居民部门刚刚将杠杆加上去,央妈却返身加息去杠杆,割韭菜的意图也太明显了,估计居民会直接去扒央妈的皮。此时的央妈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印度和印尼的央妈只能直接向美联储哭诉。
美联储会接受这种“高贵”的礼节吗?它看都不会看一眼!
一旦美联储接受这种恳求,就需要减慢收缩的节奏,要记得,美国经济在依靠自己的内在动力复苏,一旦美联储现在减慢收缩的力度甚至反身走向扩张,即便不考虑自身的信誉损失(信誉是美联储最重要的资产),也会激起美国经济自身巨大的泡沫。这让人想起当初格林斯潘的遭遇:次贷危机之后,格林斯潘接受国会的质询,面对次贷危机对美国社会所带来的严重打击,曾担任过加州财政厅长的安热利代斯言辞凌厉地说:“你本来能够(阻止次贷危机),你本来应该(阻止次贷危机),但你却没有这样。”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后,格林斯潘使用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直接酿成了次贷危机,而次贷危机也毁掉了格林斯潘的一世英名。今天,美国经济在依靠内在动力不断复苏,而且刚刚经历了三轮量化宽松,一旦现在放松货币政策,酿成的危机自然会超过次贷危机,无论谁担任美联储主席都不敢面对这种局面。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世界上有大大小小一百多家央行,如果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兼顾其它国家或地区央行的需要,美联储将无所适从。所以,印度和印尼央行行长的言辞对美联储不会有任何作用。美联储是美国的美联储,不是世界各国的美联储,任何决策都只能依照自身的经济要求而制定。
中国实际上也在受到同样的威胁,一旦美联储持续收缩带动央妈同步收缩,自然会威胁到房地产泡沫进而威胁到地方财政、地方债和商业银行,如果这些问题爆发,这已经不是经济问题而是严重的社会问题。
既然印度和印尼之“哭诉”毫无作用,咱央妈自然也就免了。
本质上,咱的央妈也不必“哭诉”,因为中国有自身的经济特点,与印度和印尼不同。
中国是一个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可以使用对资本流动的综合管理手段,制约美联储持续收缩所带来的影响,这是特色独有的优势。虽然有庞大的M2流量,但美联储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实际是有限的。
虽然央妈的腰杆现在可以挺的笔直,但不等于没有忧虑。
欧美有个说法,很得民意的央行行长可能是个好的政治家,但却不是一个好行长,因为央行经常要做违背民意的事情,民众会很享受放水的快感,但央行更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好方法白癜风应该吃什么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nlaia.com/wlms/3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