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莱

转机是场小旅行,每个机场都是浓缩小国家


相对于欧洲而言,位于地球另一面的东方,也有自己的休闲哲学——新加坡樟宜机场在这方面依然是一个很好的案例。机场为转机的旅客不仅准备了小型电影院、5个主题花园,还有航空美术馆,如果你再仔细找找,还会发现脚部按摩的机器,没错,它就在绿洲休息室(OasisLounge)里。

在樟宜机场,WIFI是免费使用,而不像欧洲许多机场那样只能免费使用半个小时。如果你觉得这些还不够,而你又有着5个小时以上的转机空余时间,那么,报名参加机场免费的新加坡观光之旅吧。用上2个多小时,就能看遍新加坡的名胜景点,比如鱼尾狮、唐人街和小印度。它连续25年被英国的BusinessTraveller杂志评为“全球最佳机场”果然是实至名归。

机场与市区之间的观光之旅,很多时候还需要签证政策的配合。从今年1月1日起,北京首都机场也开始实行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这项举措立刻吸引了一批北京转机的过境旅客。北京饭店莱佛士迅速捕捉到其中的商机,适时推出了一项特色旅游计划:“72小时-魅力北京”。

土耳其航空则推出了另一项诱人的转机体验,如果你在伊斯坦布尔的转机时间超过6小时(含6小时),并且在伊斯坦布尔停留的时间是在9:00-18:00之间,那么就可以免费享用他们提供的伊斯坦布尔半日游或一日游。伊斯坦布尔实在太过丰富,如果时间允许,谁会错过这项体验呢?你所要做的,不过是事先准备好过境签证,以及提前半小时到达这项体验的起点——机场的酒店柜台(HotelDesk),它就在国际到达航站楼的星巴克咖啡旁边。

建筑设计美学

尽管机场本身是一座实用功能性建筑,但我们还是不难发现,全世界越来越多新建的机场航站楼,开始注重实用功能之外的建筑美学。这对于城市本身和每个旅客,都有着另一种审美的意义。

有着设计美名的哥本哈根机场是典型的北欧设计风格,线条简洁明快。大面积的玻璃与钢铁结构,有金属、石头雕塑和抽象派的图案点缀其间。更多的是考虑采光需要,光线对于北欧漫长的冬天非常宝贵。机场的设计一切从简,有人说,来到这个童话国度,一下飞机想到的不是安徒生,而是马里内蒂的未来派宣言,因为这里是一派后现代艺术场景。不过你马上就能看到机场的手写体中文标志,这会让人忍俊不禁:丹麦人是直接把他们的手写中文,一笔一划地搬上了机场标志牌。那感觉对于中国旅客来说,嗯,就像贴满了小学生的练习本。

巴黎戴高乐机场的2E航站楼设计大胆、视野开阔,是建筑大师保罗·安德鲁的作品,这是他设计的第一个机场,当年他29岁。之后他几乎成了机场专业户,一发不可收地设计了大约60个机场,迪拜、阿布扎比、文莱、雅加达、大阪关西、上海浦东、海南三亚机场也都是出自他之手。他设计的机场强调机场作为交流的空间的功能——首先机场是两个交通空间的交流,其次也是两个城市或两个国家间的交流。

德国的工业设计闻名于世,慕尼黑机场便是德国人的又一个杰作。机场拥有引以为傲的天井和拱顶设计,2号航站楼实现了功能和美学上的完美结合,航站楼的玻璃构造和自然采光的氛围既现代又古朴。穿梭在航站楼中的火车轨道让人仿佛回到了老式的维多利亚风格火车站。相对而言,亚洲的一些机场更加注重能源节省,吉隆坡国际机场(KualaLumpurInternationalAirport)是这方面的骄傲之作——它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得到过“绿色地球奖”的机场。

日本建筑设计师黑川纪章为它带来“森林中的机场,机场中的森林”的理念。曼谷素万那普机场(BangkokSuvarnabhumiInternationalAirport)的建筑由HelmutJahn设计,屋顶有着隔热金属桁架,遮阳散热,节省能耗,同时又充满现代气息。大厅呈现一个特别的管道形状,机场的庭院里种满绿色植物,带来热带风情的同时,也起到调节空气与温度的作用。在新加坡樟宜机场,同样有一面相同作用的“绿墙”,它绵延米,跨越3号航站楼的出发大厅,上面覆盖的是藤蔓植物还有阶梯式的瀑布。

当然还有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T3),主楼由荷兰机场顾问公司NormanFoster设计。这个航站楼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体航站楼、最大的民用航空港,比伦敦希思罗机场5个航站楼加起来还要大!外部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文化图腾龙,内部细节则借鉴了中国皇家花园设计,实现了现代与传统的结合。不过,它与北京这座城市一样,最大的特点就是大。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这趟转机旅行同样让你印象深刻。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nlaia.com/wlms/11792.html


当前时间: